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消博会)正在海南举行。这场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中国扩大开放、促进消费升级的窗口,更在全球经济波动的背景下,向世界传递了多重信心。在美国滥施关税让全球焦虑的情势下,中国消博会既是对“逆全球化”思潮的有力回应,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动能。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本届消博会吸引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逾1700家消费企业、逾4100个品牌参展,覆盖时尚、科技、健康、服务消费等不同领域。参展国家中,既有英国、法国、瑞士等“常客”,也有斯洛伐克等首次组团的新面孔。得注意的是,今年参展的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达到65家,数量超上届,凸显了全球企业对这一平台的重视。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
展会的吸引力不仅源于规模,更在于其创新性。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专区、低空经济展示专区以及新消费科技展区,集中呈现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技术。这些突破性产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包容性,更让全球企业看到技术落地与商业化的可能性。正如斯洛伐克参展商安德烈娅.扬切科娃所言,消博会“在世界上很受欢迎”,是搭建国家间合作桥梁的重要契机。这种磁石效应,正是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
消博会如火如荼举办之际,全球贸易环境正面临美国滥施关税的挑战,全球多国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敢怒而不敢言;美国决意和中国“硬扛”,大张旗鼓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45%关税,却偷偷摸摸豁免智能电话、芯片、快闪记忆体等20类电子类产品的关税。美国降低有关产品关税,足以证明特朗普政府的极端关税政策已经遭遇挫败。这也凸显中国反制美国的正确和正当,也提升了中国的全球影响力。这也是本届消博会的魅力所在──有中国托底,经济全球化虽遇逆流但依然前景光明。
法国、瑞士等欧美国家今年持续扩大消博会的参展规模,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则借着消博会这一平台积极开拓商机。商务部启动的“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旨在帮助外贸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同时推动中国优质产品走向世界。这种双向流通的机制,与单边主义的封闭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例如,数字人民币支付、外币兑换等便利化措施,为外国展商提供了无缝对接的消费体验,而美国主导的“小院高墙”策略则人为制造交易壁垒。消博会的实践表明,唯有开放才能激活市场活力,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消博会的另一重意义,在于揭示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市场”转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本届展会聚焦绿色消费、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领域,既呼应了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也为全球产业链调整提供了方向。
商务部提出的多项扩消费举措,包括升级商品消费、增加服务供给、推进首发经济、完善流通体系,在展会中已初见成效。例如在消博会期间举办的“中国.海南2025新能源汽车众测环岛赛”等配套活动,不仅展示中国的技术实力,更刺激了低碳出行需求。智能家居、健康消费品等展区的火爆,则反映出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此外,今届消博会再次以海南全岛模式(主会场+两个免税城、游艇分展区)办展,将展会效应延伸至免税购物等领域,形成“会展+产业”的复合增长极。这种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发展路径,正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选择
中国通过消博会,化解了全球焦虑,也给世界以信心。中国以行动证明: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合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生之道。
随着“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深化,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中国有望进一步成为全球供需对接的枢纽。而消博会所承载的“共享”与“共创”理念,或将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选择,在开放中寻找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国际关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