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无惧贸易战冲击 香港有足够底气信心\梁 帆

2025-04-19 05:02: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当美国政府将中国进口商品的所谓“对等关税”税率毫无理性地调高至245%时,这场以“美国优先”为名的贸易战已彻底沦为一场损人害己的闹剧。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超过100%的关税即宣告贸易实质断裂,而美国当前的疯狂加码不仅暴露其战略失焦,更揭示了单极霸权在全球化深水区中的结构性困境。

  美经济正系统性失血

  特朗普政府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不单引发美国宪政体系的深层震荡,更为美国企业带来直接的冲击。特朗普声称加征关税可以让制造业重回美国,然而,当地多家小企业公开的数据,恍如对特朗普政府提出血泪控诉:有自行车品牌因关税成本激增120万美元濒临破产,有半导体企业被迫承担30%的额外成本,等等。这种权力越界的代价,正在转化为美国基层经济的系统性失血。

  WTO的预警更具宿命意味:若关税持续,今年全球GDP将萎缩0.2%,中美商品贸易或暴跌80%──这不仅是经济的衰退,更是旧秩序的丧钟。

  美国暂缓电子产品关税的反复无常,暴露出其对中国稀土(依赖度超80%)、医药中间体(30%依赖)的战略性需求。特斯拉“中国零件─墨西哥组装─美国销售”的三角悖论,反而推高Model Y成本30%,印证了全球化产业链的不可切割。

  当美国为了维护霸权,采取一系列极端逆全球化措施的同时,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亚洲、欧洲国家的关系不断巩固提升,RCEP区域内贸易占比突破37%。可见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转向亚洲”宣言与东盟产能整合,正将“大世界工厂”从构想变为现实。

  另一边厢,香港在应对美国挑起的关税战、贸易战时,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2024年香港对美出口仅占总额0.1%,香港工商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致力开拓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借此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2024年吸引147个国际区域总部落户,成为中美贸易冲突的“战略缓冲区”,充分说明了“内联外通”是香港的核心优势之所在。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主旨讲话指出,过去10年,美国对香港贸易顺差达2715亿美元,香港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地,但美国依然对香港如此加征关税,简直是蛮横霸道、无耻之极!这让世人更加看清,美国见不得香港好,是破坏香港人权自由、法治秩序和繁荣稳定的最大黑手,它不是要我们的“税”,而是要我们的“命”。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对香港进行遏制打压,换来的只能是其在香港的代理人的加速灭亡,最终必将反噬其自身。

  关税高墙终将被拆除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却从不简单重复。美国筑起的关税高墙,终将被文明互鉴的桥梁拆除。关税战的本质是全球主导权之争,但21世纪的较量不再局限于炮舰与关税,而是产业链韧性、制度创新与文明包容性的综合比拼。

  美国所谓“制裁”和“对等关税”,撼动不了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决心意志,吓不倒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14亿中国人民,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团结在一起,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繁荣稳定。

  那些试图用18世纪思维解决21世纪问题的美国政客们,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