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大熊猫才是明星

2025-04-21 05:01: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海洋公园为港产大熊猫龙凤胎成立“家姐细佬后援会”,以推广大熊猫保育及教育,结果被指摘变为某位艺人的粉丝后援会,大熊猫沦为配角,招来不少非议,甚至演变为大熊猫粉丝和偶像粉丝之间的口水战。

  大熊猫作为国宝,长期以来是海洋公园的明星动物,承载着重要的保育和教育使命。一对港产大熊猫的诞生更是城中大事,成为本港旅游业的生招牌。海洋公园成立后援会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透过公众参与推广大熊猫的生态保育意识,并借助大熊猫可爱趣致模样说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利用明星效应引发社会更多关注,其实也是世界各地的惯常做法。

  但在推广宣传活动中,明星只能是配角,大熊猫才是主角,不应喧宾夺主,更不能主次颠倒。但就后援会成立过程以及事后发放的照片来看,参与者似乎多为明星的粉丝,而他们手中牌子上写的也是明星的名字,大熊猫被边缘化,后援会的横匾更被置放于地上。一些参加了后援会的市民觉得活动变质变味,质疑这是商业活动多过保育活动,是对国宝的不尊重。

  还有,交纳数百元费用成为后援会的会员,可以优先参观大熊猫及享有其他的福利。这对并非会员但买票入场的公众来说,可能造成了不公平,至少,他们排队入场的时间会更长。这就衍生出“有钱大晒”的印象。

  大熊猫是中央送赠香港的礼物,承载着中央对香港的关爱支持,承载着市民对国宝的喜爱之情。香港发展熊猫经济并没有错,提升大熊猫流量也没有错,但同时要避免过分商业化,更不能为商业利益或特定人物造势,甚至成为某位明星的陪衬。这个“度”需要好好把握。

  有市民建议,海洋公园应善用大熊猫的号召力,推出更多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亲子工作坊、生态讲座或保育展览,以吸引不同社群、不同年龄层的参与。相信有关方面已听到市民的声音,并会尽快作出改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