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有助理顺公营医疗服务,让缺乏经济能力的市民得到适当的照顾。
香港的公营医疗系统长期以来致力于保障全港市民的健康,政府资助超过97%,这显示出政府对公营医疗的重视。然而,这个系统面临的挑战却日益严峻。例如,全港约有一半的医生在公营医疗系统工作,却负责照顾九成的住院病人,这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压力。
公平分配医疗资源是实现高效医疗服务的关键。急症室本应专门处理紧急个案,但实际上约60%的求诊者并非真正的紧急病例,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还影响了真正紧急病人的就诊效率。此外,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电脑扫描和磁力共振扫描服务目前没有收取额外费用,当部分病人在预约后未如期接受服务,就会令资源进一步浪费。这些问题已经缠绕着公营医疗系统多年,阻碍了公营医疗系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香港正面临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比例上升的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医疗服务的轮候时间持续延长,服务质素也受到影响,到了不能不处理的时候,医疗改革迫在眉睫,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确保医疗资源用得其所
医管局最近公布了的“公营医疗收费改革”的方案,收费改革只是整体医疗改革的一部分。此项改革旨在通过调整不同医疗服务的政府资助水平及市民的共付比例,理顺公营医疗服务,特别是急症室、住院及门诊的相对需求,将合适的病人引导到基层医疗上。医管局亦着力减少浪费滥用,透过调整标准药物收费及数量,改变市民求医习惯,引导市民善用珍贵而有限的医疗资源。对于那些能够负担的人,应该共付更多,而需要帮助的人则应得到良好的安全网支持,以确保没有人因缺乏经济能力而得不到适当的照顾。改革所产生的额外收入将投放于那些需要先进技术或药物的重病患者上。
同时,医管局也在努力扩大“医疗费用减免机制”,以便将更多有需要的病人纳入保障网络。这一机制的优化必须简单易行,并专注于资助那些经济负担重的弱势群体。具体措施包括放宽收入及资产限额。医管局还将放宽经济审查时家庭的定义。现时,与家人同住的未婚病人需要提交父母的收入和资产证明,而优化后仅需提供个人财务文件即可申请费用减免。此外,医管局将扩大65岁以下人士的有限期医疗费用减免范围,涵盖偶发性普通科门诊服务,并将减免有效期由最长十二个月延长至十八个月。同时,简化再次申请时的经济审查程序,病人若再次申请减免,只需签署声明确认家庭财政状况不变,无需重新提交经济文件,这无疑降低了病人的负担。
建立更公平高效医疗体系
我相信,这次的“公营医疗收费改革”及优化的医疗费用减免机制,为整体医疗改革揭开了重要的序幕。随着未来更多医疗改革的推出,包括加强医管局的管治和效益、落实基层医疗服务、提高私营医疗收费透明度及推行自愿医保计划,这些改革将环环相扣、互相推动。
最终,这些措施必能缔造比目前更理想的公营医疗系统,从而捍卫香港市民的健康,提升生活质素。透过这些改革,我们期待能够建立一个更公平、更高效的医疗体系,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实现健康生活的愿景。
医院管理局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