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五周年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立法生效一周年。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主旨讲话指出,过去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10年,我国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过去10年,也是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斗争最为激烈的10年,香港历经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走过了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历程。
然而,即便香港历经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也不意味着外部反华势力放弃以港遏华的图谋。维护国家安全从来都不是“过去式”,而是要时时刻刻牢记于心、身体力行的“现在进行式”。
夏主任的讲话既有回顾历史,也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当前在中美贸易战、关税战的“白热化”阶段,香港无疑是遭遇了美国政府野蛮无理的打压,成为了外部势力向内地“开枪”、“制裁”的一个“借口”。作为集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自由港城市,香港一向都是对包括美国商品在内的所有商品实行“零关税”。但在美国的荒谬霸道的关税政策下,特朗普政府竟对内地和香港特区出口商品加征累计高达245%的所谓“对等关税”。
以发展获尊重以胜利赢和平
正如夏主任所言,“香港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地,但美国依然对香港如此加征关税,简直是蛮横霸道、无耻之极!这让世人更加看清,美国见不得香港好,是破坏香港人权自由、法治秩序和繁荣稳定的最大黑手,它不是要我们的‘税’,而是要我们的‘命’。”由此可见,香港要发展要繁荣就离不开国之守护、国安之维护。
笔者去年曾撰文写道“香港20多年的‘一国两制’实践告诉我们,香港之所以是‘东方之珠’,恰恰是因为中央始终站在守护香港的第一线,没有让香港在欧美反华势力的‘双标’干涉下,变成‘反中桥头堡’。而只有‘东方之珠’越是安全,维护国安的屏障越是坚固,‘掌上明珠’的发展才更有底气,更具潜力,风光无限。”
其次,唯有守住国家安全的底线,我们才能团结一致向前看,攻坚克难,实现建设发展一条心,不向西方反华势力低头,不向无耻霸权跪低,以发展获尊重,以胜利赢和平。一方面,在大是大非面前,香港要始终与国家利益站在一起,与正义的历史站在一起。香港企业和个体更不应该为一己之私利,出卖自己的立场,背叛自己的民族。
另一方面,香港如今的和谐局面来之不易,但如何巩固好目前稳定和谐局面亦是特区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正如特首李家超所言,“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五年以来,社会稳定了,市民生活正常了,但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在我们全力拼经济、谋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当年‘港独’肆虐、‘黑暴’打砸纵火,本土恐怖分子放炸弹和杀害无辜的图谋;不能忘记当年奉公守法、无辜的市民,被暴徒痛打、袭击、捆绑、脱衣侮辱的悲痛无助;不能忘记外部势力粗暴插手香港事务,无所不用其极的卑劣手段”。
如今的香港社会表面平静,但乱港势力始终四处潜伏,蠢蠢欲动,而国际反华组织更是“虎视眈眈”,香港社会的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复杂。例如去年12月,为了方便在香港以外地区升学或居住的香港考生,特区政府在海外进行了综合招聘及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测试。然而,加拿大温哥华市卑诗大学就因为将教室租予特区府作招聘考试之用,竟遭到在海外乱港分子群起攻讦。
国家安全是底牌、底线更是底气。守好了国门,就需要我们放手一搏,拚经济,谋发展,以国安为盾,以经济为刃,用实际行动建设香港,贡献国家,以国之安创国之复兴,以国之安造国之繁荣。尤其是香港工业界和企业家,更要发挥“主心骨”、“主力军”的引导作用,牢牢实践“立足本地、联动湾区、拓展国际”的策略,助力内地中小企业走出去,致力吸引优良国际资本走进来。
挑战中寻找机遇突破自我
特区政府为提升香港经济发展动能,已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依靠内联外通的优势,加快推进香港跨国供应链管理;联手吸引内地企业到香港建立管理离岸贸易和供应链的国际或区域总部等,特别是香港至今已签订了九份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1个经济体,另外与33个经济体签订了24份投资协定。尤其是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香港更要“稳”中求“进”,在安全中寻找机遇,突破自我,在完成自身产业升级、社会转型之际,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找准定位。
国之安,发展稳,国之安,人心定,国之安,增底气。国家安全是底线,但守护国安更需要以发展的活力、人心的动力、社会的士气来为之注入能量,使得繁荣为国安更添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色彩,使得国安为香港发展更有力地保驾护航。
安徽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委员、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