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观察/美征收港口费加剧国际贸易混乱\宇 文

2025-04-22 05:01: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日前宣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最终措施,以加征额外港口费、对货物装卸设备加征关税为核心,试图通过经济施压遏制中国在全球航运产业链的竞争力。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美方措施充分暴露出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政策本质,是典型的非市场做法,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色彩,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严重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制。这场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本质上是单边主义与多边规则的碰撞,其影响已超越中美双边范畴,成为重塑全球经贸秩序的关键变量。

  在特朗普政府单边主义用力过猛难以为继,成为全球笑谈之时,臭名昭著的美国301大棒指向中国造船业,不仅意味着美国对华黔驴技穷,更损人害己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

  首先,这种公然针对中国的勒索,将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带来严重影响。根据新规,中资船东需按船舶淨吨位支付逐年递增的港口费,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非中资企业则需按20呎标准集装箱或淨吨位缴纳费用,必然造成运营成本大幅上升,推高中企对美航线的运输成本,冲击中国造船出口市场。此外,也对中国带来市场准入限制和技术壁垒。

  增加全球海运运费

  其次,美国对中国造船业挥舞301大棒,不仅“伤人”更加“害己”。美国此举直接推升中美航线运输成本,预计中美航线单箱成本将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当美国强制出口货物使用美籍船舶,导致运力供需失衡,美国港口拥堵可能加剧,跨太平洋航线运费或上涨500至1500美元/集装箱,对美国西海岸港口的影响尤为严重。

  特朗普政府此举凸显美国对其造船业衰退的深度焦虑,如同加征所谓“对等关税”,都属于粗莽昏招。数据显示,美国商业船厂数量较1975年峰值减少70%,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船舶生产成本是国外的数倍,生产效率仅为他国三分之一。美国通过行政干预扭转市场规律,无法重振造船业。因为美国产业存在结构性缺陷:高昂的人工成本、产业链断层,以及研发投入不足。因此,滥施关税也好,301调查也罢,除了将国内矛盾转嫁为对外贸易战,引发全球反制美国外,最终还会加剧美国通胀压力。IMF研究显示,航运成本每上升10%,全球通胀率将提高0.3个百分点,美国通胀率也会水涨船高。

  其三,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性。一方面,航运企业被迫调整船队结构,造成“美建船”与“非美建船”的二元分割,加剧船队调度与航线规划的复杂性,导致全球船舶运力运能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占据全球86%多式联运底盘和95%集装箱产能,美国有关举措在打击中国造船业的同时,也将增加全球海运运费。

  更严重的是,美国此举旨在打击中国,刺激美国和欧盟、日韩等造船业本地化。韩国、日本等造船业虽有一定竞争力,但短期内也很难补上国际海运物流无法使用中国建造船只的缺口;至于美国造船业本地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

  犹记得,疫情时全球供应链曾经陷入“效率─安全”失衡困境,现在美国以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管控供应链,将严重削弱国际贸易流动性,更将引发航运服务标准碎片化。因此,美国破坏全球供应链,将导致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

  美国使用301条款已被WTO多次裁定违规,此次措施可能引发中国与俄罗斯、巴西等国的联合诉讼。欧盟或以《通胀削减法》反制,形成贸易战升级风险,不但将导致全球运力减少,中小型航运企业也可能被迫退出市场。这种“以邻为壑”的策略,不仅无法振兴美国造船业,反而可能加速全球供应链的“平行化”──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以及美国为中心的北美供应链并行格局,最终损害全球贸易效率。

  其四,中国将继续反制美国。法律层面,中国已向WTO提起诉讼。技术领域,中国加速绿色船舶研发,并通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强化规则话语权。市场方面,中国深化与中东、拉美合作,通过航运合作项目分散对美依赖。中国反制美国的举措已经取得效果,如中国对美农产品加征125%关税,直接打击美国大豆、玉米出口;稀土出口管制直击军工和高科技产业命脉等,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通过精准打击美国核心利益实现战略制衡。

  美国频频挥舞301大棒已成全球公认的单边主义霸道典型。中国则成为全球多边主义的引领者。美国继续沉溺于零和博弈,将面临“去工业化”与“通胀螺旋”的双重困境;中国通过技术创新与开放合作,有望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

  国际关系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