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捕捉美乱局契机 强化吸引人才力度\吴杰庄

2025-04-26 05:02: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总统特朗普“回朝”后短短三个多月,便搞乱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秩序,特朗普向所有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掀起贸易战,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然而,这些损人不利己的行径,就连美国多年来引以为傲的科研招牌也被撼动,科研人员涌现“逃亡潮”,争相计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笔者认为,作为国家内联外通重要窗口的香港,可捕捉美国苛政反噬自身的契机,善用“一国两制”的优势,抢夺美国科研人才。

  美国科研界近日因特朗普政府一连串削减大学拨款、裁减联邦科研机构人手、限制学术自由的政策而出现乱象,导致大批科研人才陷入不安,甚至萌生去意。根据学术刊物《自然》的调查,超过75%的美国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欧洲和加拿大是他们的首选目的地。亦有调查发现,有更多科学家正考虑前往中国等亚洲国家。

  多地政府已因应美国科研人员外流情况而提出措施,例如,法国政府推出的“科研选法国”计划,为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补助以招聘国际研究人员,计划至今已吸引近300名美国科研人员申请;加拿大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申请前往加拿大工作的美国科研人员,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1%。

  推出“科学家救生艇计划”

  中央支持香港打造成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笔者认为,美国科研人员的“逃亡潮”,为香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区政府可乘势扩大和加速推进“抢人才”政策,全力抢科学家,务求在全球科研竞争中脱颖而出,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科人才枢纽。

  其中,特区政府可推出“科学家救生艇计划”,以吸引受美国政策影响的科研人才来港,包括推出针对高端科研人才的特别签证计划,让科研人员及其家属能快速入境香港,并享有长期居留权。

  同时,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全球科研菁英基金”,为来港的科研人员提供启动资金、设备支持及合作资助,确保他们能快速展开研究工作。这一举措不仅能吸引美国的“科研难民”,还能促进香港本地科研水平的提升。

  事实上,美国科研人才外流最严重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及电脑科学,而这些领域正是香港创科发展的重点方向。特区政府可设置专项计划,为这些领域的专家提供吸引的研究条件与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香港驻美经济贸易办事处可发挥更积极的功能和作用,担当“人才引进前哨站”,主动接触联系美国科研人员,宣传香港的科研优势与政策吸引力,包括主动与美国一流的学术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针对受特朗普政策影响的科研人员进行专项宣传,邀请他们来港。并且推动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促成香港高校与美国科研机构的合作,例如联合研究项目、学术交流计划,进一步提升香港在国际科研圈的影响力。

  加强宣传香港科研吸引力

  特区政府也可借机加强在全球宣传香港力度,透过国际媒体及学术会议,积极宣传香港的科研环境及政策吸引力,例如香港的创新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及与内地市场的联系等等。

  目前,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美国更不会放弃遏制中国,但有危自有机,只要捕足先机、政策得当,香港完全可以在这场国际科研人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不仅为本地创新科技注入新活力,还能在全球竞争中实现更大突破。这不仅是香港创科发展的黄金机遇,更是提升香港国际地位的关键一步。而且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人才枢纽,更能助力国家在国际间创造突破点,提升国际话语权。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