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民政道/持续优化夜间公营医疗服务\陈家珮

2025-05-03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早前公布公营医疗改革方案。由于使用公营医疗服务的市民人数众多,是次改革引起社会讨论,笔者对收费改革的潜在影响表示关注。

  回顾历史,对上两次公营医疗收费调整,分别是2003年及2017年,两者相隔14年。相较起来,现今距离2017年不过8年,反映收费提升的频率有上升之势。考虑到之前两次“加价”后至今,公营医疗服务仍然由公帑大幅资助,资助率高达97.6%,公营医疗收费要再次改革亦能够理解,毕竟维持公营医疗系统的可持续性是最重要的。

  在改革方案中,其中一项较受关注的,是引入公营医疗住院和门诊服务项目全年收费上限一万元“封顶”的做法。当局强调,此举是为了更好照顾重病患者,因为过往重症患者如果不幸需经常住院及到门诊接受治疗,他们将要负上偏高的医疗费用;但改革后患者每年负担的医疗费用上限只是一万元。

  政府预计每年约有7万名重症患者因此受惠,但问题是一万元“封顶”计划并不包括自费药械。现今医药技术发展迅速,从前无药可治之症,现在都可能有治疗药物,但有关药物往往药价高昂,不少更是需要患者自费购买,因此最受影响。笔者认为,当局在落实推行公营医疗收费改革前,需要详细评估“封顶”计划对这类患者的影响。

  笔者接触的市民尤其是基层市民均表示,他们对街症等公营医院服务需求殷切,特别是夜诊、专科门诊,以及假日求诊等服务。我身为人母,对此有深刻感受,例如小朋友生病,有时在晚上或公众假期显露病征,如此一来,只有到私家医院和急症室求诊两个选择。如果生病的是成人,较容易判断能否待至翌日早上方去求诊;但儿童未必能同样清楚表达自己的状况,导致家长往往即时带同子女漏夜求诊。由于私家医院和公立医院急症室收费相差甚远,前者费用可能接近1千元,而急症室目前收费则是180元,可以说,基层市民是别无选择,当局提出调高急症室收费,一定程度会加重基层市民负担。

  针对使用急症室的非紧急个案,医管局近年推出了很多假期期间的服务,例如刚过去的复活节假期便启动特别措施,安排18间普通科门诊诊所提供公众假期普通科门诊服务,以应对服务需求高峰期。但夜间门诊方面,目前全港仅有23间普通科门诊诊所提供服务。而且,夜间门诊服务一般在晚上十时会停止,故基层市民在深宵至凌晨时分需要求诊时,往往只能前往急症室。

  可分时段调整收费

  笔者认为,当局可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深宵至凌晨时分的夜间门诊服务。此外,调整公立急症室收费时,也可以考虑推行分时段收费。例如在仍有夜间门诊服务提供服务的时段,公营医疗急症室的收费可维持400元,当夜间门诊停止服务后,急症室的收费可调低至接近夜间门诊的收费水平;同时,当局可参考三隧分流的做法,加入过渡时段的渐变收费安排,避免急症室在晚上十时后出现轮候求诊的人龙。有关建议无疑在实行上较为复杂,亦十分考验政府的政策宣传能力。倘若当局考虑引入这做法时,需在制订政策前做好调研和咨询,以减少对基层市民造成的不便。

  公营医疗收费改革实施前,我和新民党将在地区继续收集市民意见,以便向医务卫生局及医院管理局反映。

  新民党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