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界记者组织日前公布胡编乱造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将香港列入所谓“情况恶劣”红色区域,妄称特区政府“打压新闻自由”,导致媒体倒闭云云。这类陈词滥调,恰恰暴露其一贯的虚伪。
回想2020年,台湾中天新闻因未获续牌而被迫关门,无国界记者不仅没有捍卫其挂在嘴边的“人人都有表达的权利”,更没有谴责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打压异己,反而振振有词称“新闻自由并非无界限”,赤裸裸地为民进党当局辩护。然而,2021年香港《苹果日报》自行执笠,无国界记者立即作痛心疾首状,谴责“这是对新闻自由的致命打击”。
同样是媒体关门,一个是“自由有界”,一个是“自由被压”,无国界记者变脸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其实暴露了无国界记者的真面目。它绝不是新闻自由的捍卫者,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打手。其判断标准并非基于客观事实,而是取决于意识形态,更准确地说,取决于幕后金主的好恶。根据公开资料,该组织的预算中,超过五成来自西方政府部门,超过两成来自基金会,其中包括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及索罗斯基金会等,可见其所谓的“新闻自由”不过是西方政治工具的包装。
由此不难理解,中天新闻被指“亲中”,成为其“原罪”;反观《苹果日报》的反中乱港立场获得西方反华势力喝彩,其倒闭正好契合香港“新闻自由陷落”的叙事,这就是无国界记者不断“搬龙门”的原因。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为节省开支而大力削减对非政府组织的资助,被“断粮”的无国界记者反应强烈,批评此举将非政府组织、媒体和记者推入“混乱的不确定性”。可见坠入“情况恶劣”红色状态的不是别人,而是失去利用价值、被“用完即弃”的无国界记者,今次发表报告对香港“狂吠”表忠心,也未必能重新博得金主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