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读者来稿/记协不愿为被裁记者出声\晓 斌

2025-05-05 05:01: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黄媒“Channel C”母公司董事及多名职员涉诈骗政府“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被捕后,日前办公室已重门深锁及被借贷人贴满接管信,据悉近30名员工被拖粮长达半年并欠薪66万。按理说,平日一向以“捍卫记者权利”自居的记协,理应站出来为该媒体的员工主持公道,但事实是记协一反常态,对此事一直不闻不问。另一方面,当美国豢养的“无国界记者”肆意抹黑香港新闻自由时,香港记协没有半点为香港新闻界正名之举。对内,维护不了记者权益;对外,不敢谴责抹黑香港新闻界的恶势力。这样对内对外均不作为的“记协”,如何以记者组织自居?

  “公私分明”作借口?

  从旁观者角度论,虽然黄媒拖粮事有不少耐人寻味之处,究其根本也只是劳资纠纷。但问题来了,谈到黄媒,就必然会想到记协这个打着“捍卫记者权利”旗号,动辄跳出来抹黑香港新闻自由、抹黑特区政府的组织,但记协连日来没有替相关媒体的员工争取过任何权益,记协副主席梁耀聪仅向其他传媒表示,主动了解过情况,但暂未有个案向记协求助。

  好一句“暂未有个案向记协求助”,所以记协的态度是,即使“Channel C”清清楚楚拖欠员工数十万薪资、老板涉诈骗被捕前途未明、数十名现职记者面临失业的情况,只要他们一日不向记协开口求助,记协就打算一直当没有这回事?不要用什么协助追讨欠薪是劳工处的工作做借口来推搪,记协主席郑嘉如早前被其前雇主《华尔街日报》无理解雇,当时的记协可没有这么“公私分明”。

  去年7月,记协一星期内连出两份新闻稿,毫不客气谴责《华尔街日报》无理解雇郑嘉如,还直言以对方涉违反《僱佣条例》作出法律申诉,连什么“感谢各界关注本会主席遭无理解雇”也要特地发稿公告天下。郑嘉如自己懂得跟其前雇主打官司,那有什么理由不主动为“Channel C”员工出头?也许记协会说没有那么多资金帮那么多人打官司,但退一步来说,帮助提供法律意见总可以吧?再退一万步说,出份简单的一纸声明,“密切关注”一下情况,说可以为相关员工提供可行支援也总可以吧?

  记协连这些基本表态式的动作也懒得做,与郑嘉如被解雇时,恨不得每日出来申冤的强硬态度完全不同,箇中分别难道只是因为记协主席有向记协“求助”吗?

  事实证明,此次黄媒拖粮根本不存在什么打压,事件由始至终都是有人借口所谓政治问题来转移视线,掩饰公司的财务问题,甚至是利用支持者和员工的信任来“掠水”。

  其实记协“双重标准”也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如黑暴期间滥发记者证,主动为暴徒提供记者身份以作掩饰,甚至衍生暴乱现场出现13岁“学生记者”的荒谬画面。每当警方进行合法执法行动,记协总不忘第一时间跳出来诬蔑警方“妨碍采访”、“侵犯新闻自由”;但一旦换成是爱国爱港媒体遭到暴徒袭击,记协又装聋作哑,仿佛只有黄媒、乱港媒体才配有新闻自由一般。

  关键时刻不发一声

  但现在记协暴露的真实情况却更加不堪,原来只有黄媒管理层才有资格讲自由和记者权益。在不必要的时候就不断刷存在感,但在真正需要你发声的时候就人间蒸发一字不吭,记协根本连为记者争取基本权益都做不到、也没心做。记协一直以来说自己如何被打压云云,但实际上做打压记者帮兇的,不是记协自己吗?

  对待香港同业如此,那么对待外国势力又如何呢?上周五,一直受美国当局资助的“无国界记者”组织,发表所谓的“新闻自由指数”,肆意抹黑香港新闻界,甚至将香港新闻自由排到最末的位置。

  其实,“无国界记者”根本不是真正的新闻自由组织,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打手,其所服务的既不是新闻原则,更不是新闻记者,而是美国反华意识形态、美国的政治势力的意图。

  对于“无国界记者”如此公然破坏香港新闻自由、抹黑香港新闻界同仁的行径,香港记协有没有作出反驳行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香港新闻界团体当天就已发表严正表态,谴责该组织的抹黑行径,体现了真正的新闻界担当。香港记协这样对内对外没有任何作为的组织,如何配得上“香港记者”这样的称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