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调解之都

2025-05-10 05:01: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是香港司法机构推动“调解”运动25年,鼓励社会各界在诉诸仲裁或诉讼前,优先探讨以调解作为争议解决替代方法,对普及调解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减轻了争议解决成本,促进了社会和谐。由旧湾仔警署大楼改建的国际调解院大楼工程今年中完工,有望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投入运作,这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调解之都”的地位。

  在推动调解方面特区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更以身作则。今年2月6日起,在政府合约中加入调解条款的合约正式生效,借此鼓励私营机构效法,在合约中加入类似条款。律政司亦将在今年度推出社会调解先导计划,为物业管理人提供调解培训,增强其对调解作为替代争议解决方式的理解,令其能及早介入社区纠纷,深化调解文化。

  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争议调解不再限于香港。律政司和广东省司法厅及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去年共同推出《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名册》,促进粤港澳三地调解规则的衔接和人才连接,为大湾区家事及商务纠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解决途径。

  两年前,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成立,并决定将总部设在香港,这是中央对香港发展亚太区主要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随着国际调解院即将投入运作,香港调解文化迎来发展里程碑。作为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调解这一友好、灵活的方式,为争端各方达成共赢的解决方案,这将提升调解作为争议替代解决方案的国际认受性,鼓励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以调解方式化解争议,使之成为国际争议的主要解决方法之一,进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调解培训、认证和持续专业发展的标准化,吸引更多专业人士投身调解行业。

  国际调解院强调合作、对话和共识,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精神理念,这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也体现“一国两制”下香港作为中国境内唯一普通法司法区的独特价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