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由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俄乌冲突和红海危机等重大地缘政治事件正深刻改变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航运网络的结构。研究结果指出,香港应积极推动绿色航运发展,致力打造成为亚洲重要的LNG加注中心。
研究显示,全球LNG航运网络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经历了重大转变。欧洲各国为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大幅增加LNG进口,特别是在北溪管道遭受破坏后,这种需求进一步加剧。这一背景下,LNG航运网络的大多数性能指标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研究时段的最高水平,形成了一个以欧洲和美国东海岸港口为主的大型港口群,突显出美国在向欧洲供应LNG方面的日益重要地位。
研究同时揭示了地缘政治事件对航运网络脆弱性的不同影响。俄乌冲突使得LNG航运网络变得更加脆弱,到红海危机爆发后,原本的大型港口群已经分裂为多个较小的群组。这种分散化趋势出人意料地使得LNG航运网络变得更不脆弱,这也展现出全球LNG航运网络的自适应能力。
港口重要性的排名也随着地缘政治局势变化而显著调整。研究初期,荷兰鹿特丹港是最重要的节点。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及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美国港口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欧洲LNG供应的主要来源。红海危机爆发后,东亚港口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新加坡更跃升至全球第二位,这一变化为香港发展LNG加注业务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同时,国际海事组织已制定2050年实现航运业淨零碳排放的目标,欧盟也开始将大型船舶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在此背景下,LNG作为清洁燃料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2024年替代燃料船舶的订单数量增长了50%,显示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正在加速。业内人士指出,去年中国的LNG加注量为35万吨,虽然我国在LNG加注业务上已取得初步进展,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特区政府去年公布《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制定五大策略和十项具体行动措施,包括简化绿色船用燃料加注的审批程序、推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奖励计划”等。政府并研究利用两电的海上LNG接收站为船舶补充燃料,为业界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援。
今年2月,中国石油旗下的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在香港水域成功完成首单“船对船”LNG加注作业,为“以星海蓝石”号双燃料货柜船加注2200吨LNG。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标志着香港在绿色航运发展上迈出重要一步,更展现了香港在推进“双碳”目标方面的决心。
最后,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应加强能源安全建设,包括多元化供应源开发和战略储备设施建设。例如,香港可充分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强与深圳等湾区城市在港口上的合作,并考虑允许深圳港绿色能源加注船在香港指定水域提供服务,简化海事审批流程,发展“一船跨两地”服务模式。这些举措不仅有助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更能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推动大湾区绿色航运的整体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主任、香港理工大学航运研究中心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