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立会大楼扩建竣工折射出的时代变化\梅若林

2025-05-12 05:01: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立法会综合大楼扩建主体工程日前竣工,虽然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却象征着行政立法团结协作下,所展现出的高质高效。新时代的香港,既面对本地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也要应对来自外国反华势力的打击抹黑,以及地缘政治局势日趋复杂等挑战,行政立法良性互动、高效配合,是香港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所在。

  这次扩建工程不但是全港第一个在原有公共建筑物上采用“组装合成法”进行扩建的项目,而且工程期间也面对不少挑战。例如要确保立法会如常运作、支援在临时办公室工作的议员,亦要克服地盘漏水、施工噪音、空气污染等问题。正如立法会主席梁君彦所说,这是一个不断解决新问题、预防新问题的过程,要求团队必须识变、应变、求变。但在特区政府多个部门,连同立法会行政管理委员会及秘书处、工程承办商的紧密协作下,工程得以提早数个月完成,优化了综合大楼多个位置,改善了工作环境,增设访客“打卡点”,提升市民和游客的到访体验。

  既是“香港队”也是“国家队”

  这样的高速高效在数年前可谓难以想像。不少港人仍然记得,过去在“泛政治化”的影响下,“反对派”议员利用“拉布”以及各种暴力手段,阻挠各种改善民生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议案通过,整个香港的发展就这样被一小撮人拖累,遑论行政立法机构合作引领香港走出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困局。

  因此,当中央改革完善特区选举制度,在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产生新一届立法会后,行政立法关系随即展现出崭新气象,议员们回归务实理性,并以国家和特区整体利益为依归,立法会终于可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从一般数据来看,今届立法会上任3年多以来,合共通过超过80项政府法案,较曾有“拉布”乱局的上届立法会同期多出48%;公共开支拨款方面,截至去年底本届财委会共批出194个拨款项目,涉及承担额超过5700亿元,亦较上届同期多出27%。

  去年,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终于完成延宕多年的基本法23条立法工作,与特区政府一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屏障,补上了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本地立法的漏洞和短板,令市民和国际投资者更有信心在香港生活和营商,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立法的过程中,不但全程保持公开透明,议员更马拉松式开会,提出逾千条问题、近百项修正案,正正说明行政立法相互合作下,议会也绝非“橡皮图章”。议员在审议法案和拨款申请时,较以往更从实际与民情出发,反映不同持份者的声音,令政府得到真正需要和有价值的建言。

  例如今届政府提出的增加过渡性房屋供应、展开打击滥用公屋行动、制订公屋轮候时间缩短至5.3年等目标、涉及2047年6月底到期地契处理机制的《政府租契续期条例草案》、“三隧分流”、完善长者及残疾人士两元乘车优惠等多项政策,背后都建基于在议事厅上的热烈讨论,亦因此,香港这数年来在民生、经济、基建各方面才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

  群策群力积极应变求变

  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后提出举行的“立法会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一改以往形式,以更为弹性的形式让双方就重大和宏观的特定议题聚焦交流。也进一步说明,特区政府与立法会的关系就好比一支球队,既是“香港队”,也是“国家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互相提点和补位。

  经历了过去数年的风风雨雨,社会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香港发展已不能再被耽搁。尤其如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朗普重回白宫后把对中国的遏制力度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香港亦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冲击。在关键时刻,香港发展的步伐只能加快不能放慢,更需要行政立法团结一致,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提升香港竞争力,锐意变革创新,来应对越趋复杂多变的环境。

  而立法会议员作为特区管治团队一分子,也要承担更大责任,基于制定新《立法会议员守则》而成立的立法会监察委员会,将进一步对议员的工作表现和操守提出更高要求,确保今后立法会议员都是“德才兼备”的爱国者,在行政主导和“爱国者治港”原则下与特区政府通力合作,带领香港创造更大的繁荣。

  在立法会扩建工程竣工仪式中,李家超与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还共同在天台花园一起种植两棵罗汉松,这是行政立法机关携手合作为香港实现良政善治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行政立法机关群策群力,继续以识变、应变、求变的思维面对逆境、应对挑战,就必然能将香港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使香港迈向由治及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