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关系/放弃零和博弈才符合美国最大利益\宇 文

2025-05-14 05:01: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双方就彼此关切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的沟通,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成果不仅是中美关系缓和的重要信号,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稳定预期。此次会谈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复杂博弈中选择以对话替代对抗,以合作化解分歧,为未来的互动模式树立了标杆,同时也为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修复提供了契机。

  此次会谈释放出的信号清晰而明确:中美双方均意识到,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已无法解决当前的经贸矛盾,唯有通过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方式,才能找到平衡点。从会谈结果看,双方在关税调整、贸易平衡、产业合作等核心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尤其是美方取消共计91%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反制关税,这一举措直接缓解了两国经贸面临的不确定性。此外,双方一致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这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将从“对抗性博弈”转向“制度化合作”。这种机制化安排不仅有助于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分歧提供了对话平台。

  经贸会谈达共识是最佳例子

  会谈的另一个重要信号在于,双方都展现出对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视。美国近期的高关税政策不仅冲击了本国经济,也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干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前发表的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其中美国关税政策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被列为关键变量。在此背景下,中美通过会谈释放出“稳定预期”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缓解市场对全球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此次会谈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不仅对中美两国意义重大,也对全球最脆弱的经济体具有深远影响。这表明,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政策选择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会谈的突破性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僵局,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自2018年美国挑起贸易战以来,中美之间的摩擦始终围绕关税、市场准入、技术竞争等核心议题展开,双方在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的情况下,矛盾不断升级。而此次会谈不仅体现了中方一贯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也标志着美国终于意识到,唯有通过对话才能避免零和博弈的困局。中方在会谈立场既体现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也展现了对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守。与此同时,美方在会谈中展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尤其是在关税调整方面的让步,表明其国内政治和经济压力已迫使决策者重新评估对华强硬政策的代价。

  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打开了新窗口。尽管双方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竞争仍不可避免,但会谈中提及的“拉长合作清单,做大合作蛋糕”表明,双方愿意探索共同利益的交汇点。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等全球性议题上,中美合作潜力巨大。如果双方能够将部分资源从“脱钩断链”的对抗中转移至“竞合共存”的合作框架下,不仅能提升两国经济效率,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虽然此次会谈取得积极成果,但中美关系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双方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难以彻底消除。美国对华实施的出口管制、技术封锁等政策,以及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决定了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博弈将是长期的。如何在竞争中避免“新冷战”式的对立,是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其次,美国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仍是潜在风险。特朗普政府面临的中期选举压力,以及部分政治力量对华强硬的立场,可能导致美方在后续执行协议时出现反复。因此,中方需保持战略定力,既不能因短期成果而放松警惕,也不能因美方的反复无常而放弃合作的努力。

  后续行动落实是考验

  此外,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趋势也将对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加征关税后,部分企业已开始调整供应链布局,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种“去中国化”的趋势若持续加剧,可能削弱中美经贸合作的基础。从经济效率角度看,完全“脱钩”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双方利益。此次会谈达成的关税调整协议,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纠偏,表明中美双方都意识到,维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才是最优选择。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行动的落实。中美双方需要以此次会谈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互信,扩大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特别是,美国必须摒弃零和思维,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非战略对手。唯有如此,中美关系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找到新的平衡点,为两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关系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