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破解“三无大厦”难题

2025-05-20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为改善“三无大厦”的管理状况,提升楼宇安全和居民生活环境,特区政府计划今年上半年在油尖旺、深水埗、九龙城及荃湾四区推行为期一年的“联厦联管”试验计划。但由于非自住业主及商铺业主缺乏足够动力参与,计划面临挑战。

  所谓“联厦联管”,就是透过在区内选定目标小区,委聘非政府组织,鼓励及协助区内的“三无大厦”和旧式单栋楼宇的业主达成共识,共同聘用同一间物管公司,联合管理大厦,以降低管理成本,减轻业主负担。这项计划在获得不少自住业主支持的同时,也面对非自住业主及商铺业主的冷遇。业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支持联厦联管,自然难以达成共识。

  非自住业主和商铺业主对计划无动于衷,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买物业非为自住,而是出租牟利,甚至博取未来旧楼被收购重建,属于投资行为,不愿意承担大厦成立物管处而产生的管理和维修成本;二是这些业主不住在有关大厦中,感受不到住户面对的各种安全和卫生问题的困扰,因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部分业主早已移民海外,联络不易。

  要有效推进计划,既需要耐心,更要有针对性举措。除了邀请非政府组织协助外,还可考虑加强宣传,让非自住业主明白当“三无大厦”有了日常管理和维修,会提升物业的价值,长远而言将带来更多的租金回报;其次,设立灵活的管理分摊制度,如按物业用途和面积分摊费用,允许非自住业主少缴一点费用,可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其三,降低强制维修门槛,减少失联业主的阻碍;另外还要加强执法,提高不遵从强制验楼或维修令的罚款,并简化检控程序,让业主掂量违法将面对更严厉法律后果。

  “三无大厦”是“老大难”问题,很难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经过一年试验期后,有关部门将检讨路向,重新出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