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焦点纵论/西方媒体“热捧”中国的背后\黄复观

2025-05-21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月来,美西方媒体一改以往报道中国时的“阴间滤镜”,接连刊出多篇相对客观文章和报道。从《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再到《迅速崛起的中国军备工业》等等,尽管当中仍然夹杂着“西方中心论”,但文风和画风已与以往大不相同。

  何以会有如此变化?是西方媒体“痛改前非”,还是他们“良心发现”?其实,这既是美国霸权坍塌、话语体系崩溃的侧面反映,更是国际政治格局深刻调整的突出体现。

  美西方媒体的变化,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是现实层面,“断粮”的后遗症。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推出一系列“削赤”举措,包括裁撤“国际开发署”(USAID),以及关闭“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媒体。这类机构和媒体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抹黑和攻击中国。而一旦“断粮”,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相关的抹黑声音突然少了,其“后遗症”就是,让一些非直接受控于美国当局的媒体,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

  再加上特朗普推出一系列的贸易战、关税战等政策,分化了西方世界。许多人一夜之间突然发现,原来他们真正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总统权力不受控的美国当局。另一方面,关税战又严重侵害了大量普通民众的利益,他们将自身的愤怒,转化到对美国当局的批评和攻击,同时重新审视中国对全球贸易自由化、对世界经贸合作的重要促进作用。

  二是系统层面,话语霸权的坍塌。美国长期打着“自由主义”的旗号,进行各种意识形态的政治操作,从北非的苿莉花革命,到东欧的颜色革命,再到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高度介入俄乌冲突,美国以自身的军事和金融霸权,构建了一套以美国意识形态为中心的话语体系。然而,20年来的事例,不仅无法证明美国的正确性,反而撕下了其极度虚伪的装扮。再加上以色列对加沙屠杀造成的人道灾难等等事例,美西方的传统“自由主义”话语体系,已经到了无法继续圆谎的地步。

  当失去了所谓的“道德高地”,也没有了足以鼓动人心的“政治论述”,那么其所要维系的媒体话语体系也就如沙子堆砌的城堡。近几个月来,特朗普以极端的手段,例如扬言“吞并加拿大”“夺取格陵兰”,以及出卖乌克兰等,有如亲自推倒了这个体系。而中国自始至终坚定捍卫国家利益,迫得美国让步,展现了强大的责任感和担当。这些都让一些长期深受美国洗脑的媒体人或民众,不得不进行反思,反思不只在于具体的政策,更在于美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府角色。早前《纽约时报》巴黎分社社长的文章《“西方”概念坍塌,中美俄欧多极化时代》就是很好的心态反映。

  三是形势层面,中国崛起的客观大势。不久前,美国国会举行了一场听证会,美国所有主要的人工智能巨头高管出席,且众口一词认为美国领先不了中国多久。昨日,英伟达CEO黄仁勳接受访问时再说,“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华人,你无法阻碍他们,(美国)无法阻止他们推进AI发展”。这些美国精英的观点说明一个客观事实,这就是他们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可阻挡的阶段,不管美西方愿不愿意,也需要正视中国的崛起。

  5月19日,《纽约时报》刊出评论:《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文章直言:“中国已在诸多技术领域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居于领先水平,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这样的前沿领域。”另一篇智库学者在《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文中指出,“多年来,理论家们一直在设想一个‘中国世纪’的到来……那个世纪可能已经到来。”

  不仅是美国媒体和社会,欧洲同样如此。BBC早前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纪录片;昨日,德文媒体《新苏黎世报》推出印巴空战之后的总结文章《迅速崛起的中国军备工业》。这些媒体在中国发展的客观事实面前,不得不正视,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未来。

  香港《南华早报》早前在一篇文章中,追踪了2019年至2025年期间与中国经济、技术和环境相关的关键字出现频率,关键字被分类为正面、负面或中性。并分析了包括BBC、CNN和《纽约时报》等10间媒体。结果发现,这些媒体2019年有关中国的报道中,近70%带有负面色彩。然而到2025年,负面报道的比例下降到40%左右,同时所有类别的中立报道和对经济的正面报道都有所增加。这样的数据说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当然,如今集中出现的“热捧”中国的文章,并不代表美西方媒体就真正能全面客观看待中国,也不代表美西方民众就能改变根深蒂固的对华偏见,更不能低估中国发展将要面对的种种风险挑战。但历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西方媒体的转变,正在说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正在来临,套用美国媒体所言“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正在到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