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向全球滥征所谓“对等关税”后,特朗普这次又盯上了哈佛大学,禁止其招收留学生,现有学生更需转校以至离开美国。特朗普当局向哈佛开炮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学术、言论自由的肆意侵犯,把“美式民主”的真面目彻底暴露于世人眼前。美国将政治凌驾学术,自断美国大学的交流发展,却正是香港“抢人才”的大好机会。当美国单边主义越盛行,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就越凸显,对此各界需要积极作为,抓住机会加快打造国际教育枢纽。
美国国土安全部就禁止哈佛收留学生提出了多个理由,例如校方纵容外国学生反美、反犹、支持恐怖主义等等,但最离谱还当属“与中国合作接待并训练军事人员”。原来在特朗普眼中,哈佛还是个军事机构。近年来美国政府已经大举打压中国学者和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学术交流也禁止入境,所谓“帮中国训练军事人员”究竟从何说起?
再者,美国国土安全部口中的“纵容外国学生反美、反犹、支持恐怖主义”又是怎么一回事?除了禁止收留学生外,其实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还对哈佛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在72小时内提交一份留学生名单,列出过去5年所有留学生参与抗议活动的纸本、音讯、影像纪录。这下特朗普政府的意图真可谓“司马昭之心”,所谓的“反美反犹”、“支持恐怖主义”不过是“莫须有”,真正的罪名其实是跟美国政府唱反调、批评美国政府无视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这根本不是什么“整顿学术环境”,而是赤裸裸地侵犯言论和学术自由。
现时哈佛有超过四分一学生是留学生。在2024至2025学年,哈佛一共招收了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800名留学生,占总招生人数约三成,特朗普政府如今想将这6千多名学生全部赶出校,无疑是对哈佛大学投下了一颗震撼弹,不但留学生人心惶惶,巨大的寒蝉效应也会笼罩在一般美国学生的头上。而更令人不安的是,今次哈佛大学事件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可能只是“头盘”,未来还会继续“清算”其他看不过眼的大学。
日前有记者问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会否对其他大学采取类似措施,诺姆不仅回答了“会”,还直言“这应该对其他大学起到警示作用,令他们提高警觉”。这说明哈佛已经变成了特朗普政府施展淫威的对象,如果日后其他大学容许学生对美国政府的政策说“不”,便随时要面临跟哈佛同样的下场。
虽然美国加州法官昨日已发布禁令,叫停特朗普政府终止各大学留学生合法身份的措施生效,但美国政府又岂会轻易收手。国土安全部称裁决导致正确举措的实施被延迟,希望更高级别的法院能支持美国政府立场,司法部也拒绝就禁令发表评论。而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学面对行政机关的蓄意打压,其实可以说全无还手之力。
先不论司法维权,美国政府早前才冻结了对哈佛的22亿美元拨款及6000万美元合约款项,相当于其每年营运支出的九成。换言之,美国政府可以用经济手段直接掐住美国大学的咽喉迫其就范。就算想诉诸行政手段,但美国所谓“三权分立”,现实中白宫和国会早已被特朗普和共和党操控,民主党也基本丧失了在野党的政治能量,若特朗普继续用行政命令等手段进行打压,大学也只能肉随砧板上任人鱼肉。
不论事件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高等教育形象已经受到极大破坏。美国过去长期以来的成功,便是源于以开放与包容的形象吸引全球人才,高等教育更是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连作为全球顶尖学府之一的哈佛大学,都不能保有学术和言论自由,那美国其他大学还如何自处?这不光只是导致哈佛的留学生转校、大量实验室出现人才短缺、众多研究项目被迫叫停,可以预想,许多本来有意赴美留学的学生,也会因而却步。
特朗普现在“自毁长城”,对香港来说,便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吸纳这些被迫转校或对美国失去信心的高端人才。事实上,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多家本地大学已经伸出了橄榄枝,港大表示被QS或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前50院校录取或在读的本科学生,可以申请转学到港大;科大则更加直截了当,向现正就读哈佛大学的国际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持有哈佛学位课程录取通知的学生发出公开邀请,欢迎他们加入科大继续学业,延续学术追求,并会优先处理相关学生的入学申请、学分转移及定制支援。
香港近年一直以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为目标,在去年施政报告中,政府更提出打造“留学香港”品牌,推动本港专上院校提升与各地院校的合作交流。既然如今特朗普无意作出了“助攻”,香港自然要把握机会主动出击,不但要积极吸引更多留学生选择香港,更有利与亚洲、欧洲及其他地区的顶尖学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全球学术环境的变化,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化平台作用。
特朗普为打压哈佛大学而安上“协助中国”的罪名,但讽刺的是,其结果反倒帮助内地和香港进一步吸纳全球人才。香港本身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国际化环境,而且与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同,一直坚定以开放态度欢迎不同人才来港,支持通过深化全球合作提升影响力,香港的大学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创新发展,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