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7个国家涉及不同语言文化,但27国的公民都有权利在27个国家学习、工作、生活,过境无需办任何手续。再看香港和澳门,作为国家两个特区两者之间没有边界,只有行政分界线,并分别位处珠江的西岸和东岸,格局是天然一体,政策是融合发展,我们应如何为新时代的“港澳双城记”开拓新的未来?
对我们来说,港澳是“双城记”,但是对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来说,港澳是“一家亲”。不论是来自北美或南美、欧盟或亚太、非洲或澳洲,既然来到香港,岂能不顺道前往澳门?既然来到澳门,岂能不顺道前来香港?
把世界带来香港,澳门会受益;把世界带往澳门,香港同样会获益。奔向世界时,港澳携手“走出去”,阵容更鼎盛、内容更丰富、对世界更吸引。历史上不少港企源于澳商,不少澳企始于港商。今天的香港锐意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而澳门则锐意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两者都致力把世界分别带来粤港澳大湾区。在这项世纪工程上,香港和澳门之间明显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关系。但港澳两地负责推动和宣扬文体旅及盛事的机构,在促进互相推广方面仍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但如果香港的机构只聚焦香港,澳门的机构只聚焦澳门,这不是相关机构有任何不足,而是在整体战略执行上,港澳尚未充分落实融合发展的思维。
打破边界思维放眼全局发展
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始了全国经济近半世纪的飞跃,且不断加速。回望昔日粤港澳,再看今日粤港澳,展望将来粤港澳,在这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飞跃中,香港与澳门都是重要的经济引擎,发展了自己,贡献了国家。今天我们重新检视大湾区奇迹般的发展时,会发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战略的高瞻远瞩。我们应如何把这个策略落实到底?
“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这八字战略,其实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智慧所得。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和1999年回归之后,打开了“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历史新篇章,那个年代的关键词是两地的不同角色定位,两地各自拚搏,各自精彩。直到2006年,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开始受到中央的重视;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2009年,发改委正式颁布《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其指导精神就是:“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再到2019年,中央政府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启动全面合作、融合发展。
随着国家整体战略迈向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不再只是分区分工,而是强调优势互补,融合互动。香港与澳门作为两个特区,位于珠江西岸的澳门与珠海横琴新区紧密相连;位于东岸的香港则与深圳的前海、广州的南沙以及落马洲河套区形成互动。这个“粤东+粤西”两地呼应的格局,不单是并排的地理实体,而是一个战略整体的“两面”,是命运相连的共同体。港澳融合发展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将不止于区域,而是具有全局意义。
横琴作为澳门的“第二腹地”,提供产业升级与多元化空间。前海则因其土地优势与法律制度创新,日渐成为香港创科与现代服务业的最佳跳板。南沙与河套亦分别承担粤港科技转化、科研成果落地、与国际创新合作的重要角色。这些平台共同构成了港澳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架。
澳门近年积极摆脱博彩依赖,朝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多维度发展。澳门的企业配合政府规划,大力投资演唱会场馆、文旅设施以及其他非博彩元素,令澳门转型为多元度假胜地。这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更是一种城市性格的重塑。
香港亦积极寻找金融和地产之外的新发展动力。启德体育园作为亚洲最大体育综合体,展示香港成为体育、文化、旅游与大型活动中心的雄心。再配合西九文化区、M+博物馆和相关人才的培训,香港要“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并非宣传口号,而是以庞大的执行力、丰富的文化软实力、坚实的基建硬实力所推动的新质发展。两地在文体旅的融合发展,可包括双城联票、活动串连、文化联展。
然而,香港也面对其他复杂问题。土地供应紧张、人口老化、青年向上流动困难,加上创科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生态,令其高端产业发展之路仍然充满挑战。在联通国际和内地融合两端拉力仍待平衡。
在此情况下,若然香港仍然以边界思维与澳门各自发展,则格局止步。港澳融合发展的范畴,当然不限于文体旅及盛事经济,而是涉及每一个范畴。除了旅游品牌联动之外,还可以教育资源互补、医疗服务协作、制度创新共试。
例如在教育方面,澳门虽地小人稠,却拥有十所高等院校,已成为区域性教育中心。澳门大学的扩建及其横琴新校区,标志着澳门资源、横琴拓展的新方向。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兼容葡语英语,让内地学生能无缝融入澳门高校,也为澳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港澳语言教育的互补性尤为突出。香港的英语教学传统与澳门的葡语优势相结合,使大湾区成为中国最具多语言竞争力的区域。本港大学和澳门大学可以合作开设语言文化课程,培养精通中、英、葡三种语言、多种文化的专业人才。这种语言能力的叠加,正助力大湾区企业开拓欧盟和葡语国家市场。
港澳联动的“超级联系人”
香港的高等院校重研究、国际化程度高,与澳门高等院校的深度协助,还可以包括将学术研究所得转化应用,以突破两地各自的空间与制度的限制。
夏宝龙主任5月12日在澳门与工商界人士座谈时指出,要在变局中开创港澳发展新局面。这是夏主任一项重要的提醒。港澳融合发展的战略价值将随时间推移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展望时跨是到2035年。随着港澳融合发展深入落实,港澳联动形成的“超级联系人”功能,将在2035年使大湾区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在教育领域,两地有望建成亚太区最重要的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旅游业将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金融和专业服务的融合,将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制度创新经验将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届时,港澳两个特区高度繁荣富庶,有条件像欧盟一样,两地市民可以自由在港澳两地学习、工作、居住,无需任何手续,不存在“过境”。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