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推广香港特色文化 共筑大湾区文旅新业态\胡剑江

2025-05-28 05:01: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一直以其中外文化交融、繁华都市景观和丰富历史底蕴构成的独特魅力,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发掘更多富吸引力的旅游热点,特区政府成立的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早前推出9个涵盖特色游、生态游、文化游、深度游等多种类型的旅游项目,旨在充分挖掘香港的多元旅游资源,落实夏宝龙主任提出的“香港无处不旅游”理念。这一举措不仅能提升香港的旅游吸引力,更能通过文化深耕,打造独特的香港品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上周五,香港潮州商会主办了红头船风雨亭落成暨潮汕文化嘉年华启动仪式,旨在传承潮汕文化的红头船精神的引领下,继续为香港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家乡建设和国家现代化作出贡献。笔者作为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一直都致力推广潮州文化,同时亦关注香港旅游业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值政府推出旅游热点项目落实“无处不旅游”理念之际,在此从文化传承、区域联动、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一下香港如何打造特色文旅项目,推动大湾区文旅一体化发展。

  沉浸式体验了解特色文化

  在文化传承上,红头船是潮商精神的图腾,更是香港与大湾区文化根脉的重要联结。2022年,潮州商会捐建红头船风雨亭,将这一文化符号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借此铭记潮籍先贤的奋斗足迹,让“勇于拚搏、同舟共济、诚实守信”的红头船精神,能够得到传承。此次红头船风雨亭的落成,与特区政府推行“无处不旅游”形成同频共振。建议可将红头船风雨亭景点串联中山公园、上环文化街区,打造一条文化体验路线,让旅客在品尝潮汕粿品、欣赏潮剧表演的同时,感受“团结拚搏、开拓创新”的潮商精神。

  是次政府推出的多元化旅游项目,遍布港九新界,体现香港各处的旅游文化特色。从旧油麻地警署增设AR互动照相亭,到九龙城寨的电影场景重现,这些项目通过科技赋能与社区联动,让历史建筑与当地文化焕发新生。潮州商会作为文化传承的践行者,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更多特色项目落地,让旅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香港的特色文化。

  在区域联动上,香港具有枢纽功能与大湾区文旅一体化,共筑大湾区文旅新蓝海。香港作为大湾区唯一的自由港和国际航空枢纽,在区域文旅协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而政府推出的旅游热点项目中,“四山”旅游、维园市集等项目,正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载体。

  在硬体联通方面,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等基建已将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变为现实。同时,借鉴“一签多行”政策对深圳旅客的吸引力,推动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产品与跨境支付、签证便利化措施深度融合,降低区域旅游的制度性成本。在软体协同层面,香港可发挥国际化行销网络优势,与大湾区各市共建“人文湾区”品牌。例如,将“旧城中环深度游”的AR导览模式覆製到广州永庆坊、澳门路环,形成“科技+文化”的大湾区特色IP,吸引国际旅客深度游湾区。

  政策创新驱动市场活力

  在创新发展上,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的双向启动。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香港旅游业从“景点驱动”向“生态驱动”的转型,体现政策创新与市场活力的协同至关重要。在政策层面,建议参考“香港工业品牌旅游”的政企合作模式,设立“文旅融合发展基金”,支持中小商户参与文化创意项目。例如,为中环的小型书店、传统工艺店提供租金补贴,鼓励其开发“港味”文创产品;对参与“四山”旅游配套服务的旅行社给予税收优惠,推动生态旅游标准化建设。作为全国政协提案委委员,笔者将持续关注大湾区文旅政策的落地情况,推动更多如“导游资格互认”“跨境电子支付”等便利措施的实施。

  从红头船承载的潮商精神,到“无处不旅游”勾勒的城市新貌,香港正以文化为纽带,在大湾区发展中书写独特篇章。期待社会各界携手,将香港打造为大湾区文旅融合的“超级联系人”,让世界从香港读懂大湾区,从大湾区看见中国。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监事委员会副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