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有话要说/深化依法维护国安举措 铲除滋长“软对抗”土壤\陈子迁

2025-06-21 05:01: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五周年,回顾过去五年,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迈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国安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为香港社会重回法治正轨、实现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香港乱的根源尚未根除,治的基础尚需巩固。仍有反中乱港分子死心不息暗地进行“软对抗”。就如近期一款名为“逆统战:烽火”的手机游戏打着娱乐的幌子,实则宣扬“港独”、“台独”等分裂国家的主张,甚至鼓吹武装革命,企图冲击“一国两制”、颠覆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不仅危害国家安全,更荼毒年轻人思想,用心险恶。

  近日食环署为食肆、泳池、殡葬及娱乐场所等牌照增设国安条款,明确要求持牌人及其关连人士不得作出或牵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违者可能面临“钉牌”后果。反中乱港分子便借此造谣抹黑,妄图制造恐慌情绪,更有人危言耸听,声称有关条款是“以言入罪”云云。笔者认为,新增条款既具坚实的法律基础,亦是堵塞国家安全漏洞的必要之举,是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合理举措。

  堵塞安全漏洞必要之举

  食环署此举绝非凭空而来,其法理明确清晰。过去《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多集中于公共卫生、消防安全等范畴,如今将国家安全这一关乎香港社会整体存续的核心利益纳入考量,正是对法定授权与时俱进的理解与运用。香港作为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维护国家安全是所有机构和市民的宪制责任。食环署作为重要的规管部门,运用其法定权力确保持牌场所不被利用为危害国安的据点,是其职责的应有之义,并精准地嵌入了这一关键位置,为及时发现、制止并惩处利用持牌场所从事有损国家安全及香港公众利益的行为,提供了清晰且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据和行动指引,有效弥补了过往监管框架的不足。

  食环署等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将普遍性的法律义务融入特定行业的许可条件中,是常见的、有效的监管手段,而非限制合法自由。只要持牌人及其关联方恪守法律,不利用场所从事煽动、渗透、窃密等危害活动,其正常经营权将不受影响。维护国家安全是特区的宪制责任,也是广大市民的共同义务。

  自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包括教育、法律、社福等不同界别、不同行业,都须确保不从事危害国安活动。劳福局亦已修订《社工注册条例》、《职工会条例》,完善社工注册、职工会制度,筑牢国安防护网。

  全面提升市民国安意识

  事实证明,国安法律护国安、保家安、得民心。多项国际调查研究均显示,国安法实施后不但没有“削弱”香港的竞争力,相反香港的竞争力正稳步上升。例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的全球竞争力上升至全球第三,是自2019年后首次重返全球三甲;《2024年法治指数》显示,香港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23,并领先于一些不时无理批评香港法治和人权状况的欧美国家;而《世界经济自由度2024年度报告》显示,香港在65个经济体中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世界银行亦将香港列入全球50个经济体中属表现最好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国安才能港安,国安才能家安”,香港今天的安定繁荣来之不易,社会各界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持之以恒防范国安风险,这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市民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只有深化依法维护国安措施,全面提升广大市民的国安意识,才能铲除滋长“软对抗”的土壤。

  吉林省政协委员、香江聚贤法律专业人才委员会主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