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全过程维护国家安全 为改革发展夯实基础\陈克勤

2025-07-02 05:01: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的大日子,再早一天的6月30日则是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5周年。这两个日子一前一后,实际上蕴含了“国安才能港安”的深刻寓意。2020年,这部全国性法律使处于乱局的香港局势扭转,起到“一法安香江”的关键作用。过去5年,在国安法的护航下,香港实现了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重大转折。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使得香港重新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未来,香港更须持之以恒维护国家安全,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国安才能港安

  回想2019年,一场黑暴使得香港陷入动荡,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迅速止暴制乱,社会重新恢复了安宁秩序。更加重要的是,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使得香港进一步理顺“一国两制”宪制秩序,进一步确立以行政主导的治理体系,展现出治理新气象。

  香港国安法的顺利实施,使得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有了清晰的法律标准,“爱国者治港”原则得以全面落实。过往在立法会、区议会等特区治理机构中,反中乱港分子参与其中,并利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不设防”,刻意散布歪曲“一国两制”的谬论。这些谬论所造成的社会撕裂,也使得香港陷入“泛政治化”的困局,特区政府有关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措施,不仅受到“拉布”等极端方式的阻挠,亦被演绎为政治化议题。

  例如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实施“一地两检”措施,政策本身是为了便利市民旅客出行,最大化香港连结国家高铁网络所带来的交通效益,却被反中乱港分子“妖魔化”为所谓“违反基本法”。而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这些乱象在香港社会消失,社会回归理性务实,行政立法良性互动,治理体系运转良好,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力。

  另一方面,香港国安法亦为香港带来了在变局中不可多得的确定性与稳定性。在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自由开放营商环境并未如一些外国势力所抹黑般受到削弱。在香港国安法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精准执法,打击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安行为,亦让香港的营商环境更加稳定。从香港美国商会的调查结果可见,香港国安法实施5年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实施1年后,70%受访企业表示业务并未受国安法律影响,国安法无碍业务的比例连升3年。可以说,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越发深入和具体,有越来越多国安案件审讯,外国商界代表也认识到香港国安法有着极强的针对性,香港并未出现部分美西方政客危言耸听的情况。反之,随着社会、经济情况越发稳定,加上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香港受到了全球各国、各地区资金的青睐,纷纷看好香港前景。根据数据,今年以来港股IPO集资额约880亿港元,处于全球前列。

  而在维护国家安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当下,社会上有部分人认为,既然已经建立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机制,故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但事实上,安全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两者都必须重视。

  推动香港发展转型

  可以见到,正是在维护国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使得特区政府有条件、有信心提出更具改革创新性的政策措施,着手解决香港各项深层次矛盾。譬如在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上,特区政府采纳民建联建议,引入片区开发模式及缩短行政审批流程,为工程项目提速提效提供政策支持。试想若没有维护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护航,这些措施很有可能遭遇简单化、情绪化的歪曲误导,从而成为政治议题。

  因此,香港社会更应深刻理解,维护好国家安全对于香港进一步发展转型的重要意义。可以说,香港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巩固自身现有的独特优势,推动经济向多元化转型,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是实现更好发展的先决条件。香港作为外向型经济体,自由开放的环境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更需持之以恒地强化风险应对,防范各类风险情况,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一国两制”实践的全过程。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