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的同意和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粤港双方透过粤港交通工作专班讨论和推进,已就“粤车南下”达成共识,争取在今年11月开始分阶段实施。“粤车南下”不仅仅是纯粹运输及物流上的安排,更将促进和便利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在人流、物流和货流上的“双向奔赴”,对香港经济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小步快走”循序渐进推行
在“粤车南下”的安排下,首阶段每日名额约100个,合资格粤车除了可驾车前往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和机管局的停车场,再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到香港国际机场转机或进入市区。当局计划于今年内允许粤车进入市区,为此已开放包含1800个车位的预约系统。有关安排体现了“粤车南下”会以先行先试方式,以稳步、有序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行,毕竟现时香港市区道路普遍弯多路窄,部分地区车多繁忙,当局考虑了道路交通的承受能力,先以“小步快走”方式推行,有助当局先行观察“粤车南下”落实后对香港交通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粤车可进入市区的名额,让“粤车南下”做到稳健可控。
事实上,“港车北上”自2023年7月实施以来,愈来愈受香港市民欢迎。截至今年3月底,运输署已累计签发约14.4万张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予“港车北上”申请人,即平均每5至6辆合资格的车辆中便有一辆参加,而港珠澳大桥的使用量更比“港车北上”实施前上升约170%,充分反映“港车北上”促进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速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粤车南下”安排的落实,有助吸引更多内地居民以自驾游的方式来港进行各项经济、商务、旅游和消费等活动,从而带动香港酒店、餐饮、零售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并进一步使两地的人流和物流畅通无阻,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航空枢纽和国际贸易中心的竞争优势,加快香港经济升级转型和发掘新增长点。
诚然,随着北上消费热潮兴起,加上香港正经历经济转型期,本地零售消费市道无可避免面对挑战。中央政府持续大力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并推出多项惠港措施,除了“粤车南下”外,中央于去年12月恢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的安排,又积极放宽和推动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和融资,使访港旅客数目持续上升及香港金融市场交投持续畅旺,本地经济更有持续回暖的迹象。
其中,香港上半年IPO市场集资金额达10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接近七倍,跃居全球首位,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集资额。特区政府日前公布的5月份零售业总销货临时值按年回升2.4%,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跌势。“粤车南下”安排,将助力香港经济持续保持回暖势头,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互联互通两地优势互补
中央大力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业界也须因应旅客和市民消费模式改变而积极求变。举例来说,近日有部分经营多年的食肆结业,亦有部分积极进行市场推广和推陈出新的食肆大排长龙,原因在于有关食肆切合了顾客需求,或追求新颖的市民的消费心理,成功从“传统恶性价格竞争”的既有“红海”市场中,透过“蓝海策略”,开拓出一片新兴市场。在新形势下,香港和社会各界均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在变局中站稳阵脚。
“粤车南下”的落实,配合现行的“港车北上”安排,将进一步助力大湾区城市的互联互通,做到优势互补,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粤车南下”为香港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社会各界只要积极求变把握机遇,将能克服种种挑战,遇难愈强。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会董、执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