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政总署前天公布就新田科技城发展收回62公顷私人土地,昨日发展局局长甯汉豪进一步表示,将陆续推出洪水桥及粉岭北两个片区开发试点招标、新田科技城明年启动招标,更不排除在北都直接批地。这些都反映出特区政府为加快北都建设而拆墙松绑、改革破局的努力。
新田科技城是北都的旗舰项目,策略定位是成为香港创科产业发展枢纽,分两期发展。首阶段工程已于去年底展开,而这次收回的土地涉及1309幅私人土地,业权相当分散。若在过去,如此多土地不知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收回。但地政总署使用被视为尚方宝剑的《收回土地条例》,征用土地并提供合理补偿,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片区开发模式推出招标,相较传统零散的推地模式效率更高。片区开发着重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土地使用效率最大化,给企业更大自主权,大大缩短了项目从规划到落成的时间,有效避免资源分散的弊端。据甯汉豪表示,片区招标早前已收到22份意向书,属可观数目,而不是“小猫三四只”有兴趣,反映片区开发受到业界的欢迎。
除了片区试点公开招标,特区政府亦表示,不排除直接批地予相关产业,或研究新机制,由行政会议批出一个大的框架,然后将审批权授予部分政策局,不必次次都要经过相关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批地绝不等同黑箱作业,因为批地的价格事后都要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这种模式在内地和海外一些国家都是常态。以华为为例,其在东莞的松山湖“欧洲小镇”为其研发总部,来自政府直接批地而没有经过公开招标;其在上海练秋湖成立的新研发中心,同样来自政府直接批地。
高科技产业是全球争夺的焦点,要争取其落户香港,香港在批地等方面必须有竞争力、具弹性。创科产业将为香港带来大量高增值就业职位和税收,更能推动香港经济转型,这是单纯的卖地收入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