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知微篇/特朗普言而无信 美“印太战略”入死胡同\周八骏

2025-07-12 05:01: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朗普不是“印太地区”这一地缘政治经济概念的提倡者,却是这一概念转化为美国的印太战略以取代亚太战略的始作俑者。

  特朗普第一任美国总统任期,推行印太战略的成果是,建立美国、日本、印度、澳洲“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

  QUAD展现美国印太战略的宗旨:一、在地理上,纳入印度和印度洋以对冲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二、在政治上,建立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把矛头对准中国。以印太战略取代亚太战略,同特朗普政府调整美国全球战略、宣布中国是美国主要对手之一是一致的。

  拜登取代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不仅继承特朗普开创的QUAD,而且,新设“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美国的印太战略从安全领域伸展至经济和科技领域。这同拜登政府视中国为美国最主要对手的全球战略是一致的。

  从“轴辐”到“新融合”的弱化

  从特朗普到拜登的印太战略皆为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服务,所不同的是口号。特朗普的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拜登的口号是“美国必须再领导世界”。体现二者共同点的是,在地理上,东盟是印太地区的中心,但是,特朗普建立的QUAD和拜登建立的AUKUS,皆没有东盟;拜登建立的IPEF仅吸纳东盟部分成员,不构成IPEF主体。东盟虽是地理上印太的中心,却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被美国边缘化。

  然而,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推行其印太战略的力量持续弱化。

  2024年6月1日,拜登政府的国防部长奥斯汀在第二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称,美国在印太地区与其盟国和伙伴的合作,已从以往的“轴辐”(hub-and-spokes)模式,调整为“新融合”(new convergence)模式。前者是以美国为中心,联系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盟国和伙伴;后者是由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义务感推动,形成一系列重叠和互补的倡议和机构。奥斯汀自吹自擂,称之为拜登政府新成就。其实,是美国衰落的镜像。在“轴辐”模式中,美国尚有力量做其盟国和伙伴的核心。但到了“新融合”模式,美国只能建立和控制由若干盟国和伙伴组成的“小多边”来维系其领袖地位。

  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因为敌视拜登政府和民主党,把IPEF打入冷宫,仅维护其创立的QUAD。

  特朗普重返白宫的第二天,2025年1月21日,上任首日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主持QUAD外长会谈。

  7月1日,美日澳印外长再度聚首华盛顿,举行2025年第二次QUAD外长会议。日澳印皆同美国发生关税和贸易摩擦,鲁比奥仍试图拉拢盟友以加强遏制中国。四国外长联合声明未点名中国,但称四国重申致力于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宣布启动所谓“四方关键矿产倡议”。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打压AUKUS。6月12日,白宫称,特朗普政府审查AUKUS,目的是希望确保AUKUS与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政策保持一致。

  “印太同盟”关系不断削弱

  特朗普第二任美国总统任期刚过半年,不足以判断他的印太战略将如何演变。但是,除非他另辟蹊径,否则,否定拜登政府实施印太战略的成果,只会使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每况愈下。

  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是其全球战略重心。特朗普的本意是,把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其他战略性资源从欧洲和中东抽调到印太,加强遏制中国。然而,他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悍然动用美国军事力量打击伊朗核设施,企图震慑中东和世界上其他中小国家,以辅助他正在展开的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税战贸易战。其结果不仅使美国较拜登政府时期更深地陷入中东泥淖,而且令美国的若干盟国生畏。

  拜登执政时,北约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接触,特别是与日本、韩国、澳洲和新西兰。这些国家的政府首脑都出席了自2022年马德里北约峰会以及之后两次峰会。但是,2025年6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仅新西兰总理出席。日澳韩三国各有其不一样的理由,但给予国际社会的共同印象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与印太盟国关系被削弱。

  美国的印太战略将愈益见证美国衰落。

  资深评论员、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