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看清“软对抗”/以硬手段打击“软对抗” 要让煽动者付出代价\卓 伟

2025-07-14 05:01: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乱港网媒“教育刺针”日前发表了两篇文章,针对国家安全教育青年国安大使培训计划及国家安全展览厅导赏员作出大量罔顾事实的攻击抹黑。这些文章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其内文大肆抹黑国安教育,完全罔顾事实颠倒是非黑白,证明“教育刺针”实为“洗脑黄媒”。二是香港的“软对抗”仍然猖獗,如“教育刺针”之流的“洗脑”煽动媒体不知凡几,轻视“软对抗”必将威胁香港国家安全。

  其实,这两篇文章观其题基本已知其内容,内文充斥着偏颇的政治立场和偏见,对于政府国安教育污名化,对国安导师肆意矮化,对国家安全展览厅导赏员使命丑化,上纲上线,混淆是非,其极端、耸人听闻的标题充分说明这个“教育刺针”,虽以教育为名,实为“洗脑黄媒”。其负责人杨颖宇本身就是教育界极端分子、黎智英写手,在教育界声名狼借,潜逃英国后继续以“教育刺针”不断抹黑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工作,针对青年学子进行各种“洗脑”和煽动。

  “青年国安大使培训计划”之所以遭到“教育刺针”攻击抹黑,原因是计划旨在加强青年一代认识国家安全,鼓励他们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并通过培训让这些青年领袖,在其所属的青年团体及同侪间推广国家安全信息。推动国安教育既是香港国安法的要求,也是让国安教育扎根青年一代的必要之举。这样一个意义深远的计划,遭到以抹黑国安教育为职志的“教育刺针”恶意抹黑,其实也是意料之内。

  以教育为名实为“洗脑黄媒”

  不过,攻击也要讲理据,该报道充斥着荒谬的观点和内容,例如,借一名参加者“朱仔”一面之辞就哗众取宠肆意抹黑,但内文完全没有拿出具体的证据。甚至连“朱仔”自己都指课程与中学公社科内容大同小异,“首先就讲我哋要有一个爱国嘅心,不停重复喺度讲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受益者係人民”,请问这样正常正当的表述有何问题?

  这名“朱仔”不讳言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奇怪的是他抗拒国安教育又要参与及完成培训,之后又要向“教育刺针”“爆料”,并针对教材及师资发难。他其中一个“理据”是其学校导师点名批评杨颖宇,更是他不能接受。这番话足以揭露“朱仔”以至“教育刺针”的底牌。

  公众记得,2020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历史科出现争议,当时杨颖宇任考评局历史科经理,而他却利用职权在2020年DSE历史科考试中,竟然以“日本于1900年至1945年对中国带来利多于弊,你是否同意此说?”为题,利用DSE考试宣扬扭曲历史,公然美化侵略者的荒谬史观,引起各界极大反感。他当时强辩指只是想激发学生开放思考,但在群情汹涌下最终被迫辞职,自此走上疯狂抹黑、对抗国安教育之路。

  国安导师在课堂上借事件说明香港潜在“软对抗”,有人利用职权荼毒学生,其立论和理据都是站得住脚,也有事实支撑,杨颖宇的所为已经说明“软对抗”之严峻。“教育刺针”大肆攻击课程内容,不过企图为自己“翻案”,更借机攻击国安教育。至于报道故意贬损国安导师,更是无聊幼稚,这说明“教育刺针”根本找不到攻击点,对国安课程的抹黑完全是欲加之罪。

  至于另一篇“毕业学员要做国安展览人肉录音机”报道,更加莫名其妙,借另一名学员之口,指课程的毕业学员会“被送到国家安全展览厅做导赏员”,“官方会安排一啲稿畀你照住去读,佢哋会有人帮你哋进行评分,睇吓你达唔达到标准。”该学员认为这篇讲稿不能接受,为什么不能接受?原因是这篇讲稿将2019年的修例风波称为“黑暴”、“颜色革命”、“扶植大批代理人”云云。

  将修例风波称为“黑色暴乱”,是对这场暴乱准确的描述,这不是什么社会运动、社会行动,而是一场以推翻政府、破坏香港为目的暴乱,暴徒以黑口罩、黑衣、黑旗为标记,是名副其实的“黑暴”,一场有外部势力参与的“港版颜色革命”,这样的描述有什么问题?最可笑的是报道借学员要到展览厅做导赏员一事大做文章,但这不就是计划开宗名义的目的吗?计划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培训青年导师来宣传国安教育,参加者第一日已经知道,不喜欢的可以不参加。而且,宣传国安不谴责“黑暴”、不支持维护国家安全,难道要为暴徒,为黎智英唱赞歌吗?“教育刺针”的报道不但罔顾事实,更是逻辑混乱,颠三倒四,还敢以教育媒体自居,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造谣造假必须违法必究

  其实,“教育刺针”、杨颖宇的底牌早已人所共知,杨颖宇在教育局离职后,获《苹果日报》收留,加入黎智英团队成为写手一员,并利用《苹果》宣传其荒谬的“黄色史观”。随着《苹果》执笠,自知处境不妙随即远走英国,但他又不甘心,在英国继续大搞“教育刺针”,以宣泄当年成为过街老鼠“被追打”的怨愤,以反国安、抹黑香港、“洗脑”学生为职志,“教育刺针”这两篇偏颇报道就是最恶劣的例子。

  像杨颖宇这类教育界败类,在海外和香港还有不少。面对这些肆无忌惮的煽动、造假、抹黑,不断挑动市民对国安法、政府的不满,当局除了以正视听,严辞谴责之外,更要果断出手。包括要求社交媒体将造谣造假帖文下架,煽动对立的文章,做到违法必究,虽远必诛,以硬手段打击“软对抗”,要让煽动“软对抗”者付出代价。

  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