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暴残余势力以“软对抗”形式,企图暗中破坏香港的繁荣稳定,而利用书籍和出版物煽动反政府情绪、鼓吹违法行为,更是其惯用手段之一。当中最具迷惑性的,就是模糊违法行为和受法律保障的权利自由,把出版涉及违法内容的刊物说成是出版自由,并将政府依法处理说成是“打压自由”。其言行千变万化,但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要误导公众、挑起社会对立。必须提出,维护国家安全与出版和创作自由从不是对立关系,如果有人以为打着“出版自由”的名号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么等待其的下场只有一个。
利用书籍作为“软对抗”工具,是乱港分子常用的手段。过去就有“独立书店”打着各种口号,为违法行为提供展示平台,以图挑起反政府情绪。例如举办兴趣班,聘请涉暴分子做导师,并招收学员或赞助名额,声称收入会用作帮助“手足”;又举办过“阅读监狱文学及写信给在囚者”课程,宣称将费用捐助黑暴释囚组织;甚至如恶名昭彰的煽动绘本“羊村系列”,当时不但在其店舖内供人免费领取,还借出场地用作进行“亲子读书会”,公然荼毒儿童。
“黄书店”荼毒青年早有先例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相关“独立书店”店主过去任职教育界,开店接受“黄媒”访问时更扬言“要在卖书之外做更多的事”。随后,该“书店”便多次以所谓“读书会”或“书展”为名,在修例风波期间到学校举办活动,以文化包装博取学生信任。试问当年黑暴有多少年轻人因此深受误导,最后落得赔上大好前途的下场?
有目共睹的是,特区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港人依法享有的出版自由。然而,任何自由均需在法律框架内行使,不能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工具。政府对违法刊物的限制,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非针对出版或创作自由,这些限制措施针对的只限具体违法行为,不是整个出版行业。有个别“独立书店”和“独立出版社”今年被拒绝参与香港书展,随即借题发挥,对自身之前在书展违反劝喻、不守规则的往事一字不提,倒过头来说书展不再包容,将自己打造成受害者的形象,这是彻头彻尾的颠倒是非。
香港书展是由贸发局主办,作为代表香港、面向世界的重要文化活动,参展者遵守规则和法律是应有之义,更何况,全世界所有大型活动都会有同样的要求。今年主办单位拒绝个别书店和出版社参展,是对其违规行为的合理回应,而非对出版自由的限制。以全球规模最大、每年由德国举办的法兰克福书展为例,也不是毫无限制,曾有过拒绝参展的个案,有报道指德国本土极右翼或新纳粹背景的小型出版社(如Edition Antaios)多次申请参展均被拒。
香港书展是亚洲的文化盛事,有力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也是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角色的重要体现。如此重要的展览,岂容作为激进思想的宣传场地、成为“软对抗”的平台?某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刻意混淆违法行为与受法律保障的权利自由,“装无辜、扮可怜”,试图误导公众,制造政府“打压”的虚假叙事,这是“软对抗”的惯用套路。
守法的展览没有人会被针对
千方百计合法化自身言行,并“妖魔化”有关部门,是乱港分子的惯用手段。例如,之前有“黄书店”被踢爆真面目、进而被取消在中学的书展后,随即声称受到“不公平对待”云云;又有一些人用“行业生态”为幌子,以“独立书店”倾向售卖小众议题书籍为由合理化自身所为。公不公平,关键在于守不守法,守法的展览没有人会被针对;而出售小众议题书籍更不是什么问题,事实上,香港近年就有多本书籍介绍无家者、聋哑人士、本地风俗史等议题,也不见被封禁。除非某些“极少数人”以为煽惑是和宣扬违法行为也算是“小众议题”,这就和把支持恐怖分子说成是关注小众一样荒谬。
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5年来的实践说明,国家安全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在国家安全得到维护的前提下,市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也得到更有效的保障。但自由从来都不是没有限制的,如果说有“红线”的话,那么法律规定就是“红线”。对于明显利用书籍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政府必须依法处理,绝不姑息。至于打着“出版自由”的“软对抗”行径,香港社会也绝不会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