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高校一直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加上特区政府积极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香港在最佳留学城市排名中有望更上一层楼。
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日前公布“2026年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在全球150个城市中,香港从去年的排名第22,上升5位至排名第17,重返世界前20强。
这一排名不仅标志着香港作为国际教育枢纽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也反映出香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城市吸引力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提升,也是“一国两制”优势的体现。
香港排名上升,首先是由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QS排名中,香港在“大学排名”指标中跃居全球第7,成为亚洲高等教育体系进步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香港高校在学术声誉、研究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例如,香港大学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1,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排名第32和第44,而香港其他高校也有6所排名上升。这种整体实力的提升,不仅增强了香港高校在全球学术界的竞争力,也使其成为国际学生追求优质教育的重要目的地。
“国际化”表现亮眼
此外,香港高校在国际化方面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香港院校的国际学生和教职员工比例普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八所资助大学的非本地生占比已提升至40%。这种多元化的校园氛围,不仅提升了学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也让香港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
与此同时,香港在“学生组成”和“城市向往度”两项指标中的跃升,进一步凸显了其作为国际学生的吸引力。
在“学生组成”指标中,香港从2025年的第55上升至第47。这一进步得益于特区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动的“留学香港”品牌建设。通过扩大非本地生招生限额、优化签证政策、加强国际宣传等措施,香港吸引了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多元化背景,也强化了香港作为国际教育枢纽的影响力。
在“城市向往度”指标中,香港首次进入全球前30,排名第29,成为紧随东京、首尔和新加坡之后的亚洲城市。这一成绩与香港在安全、文化活力和宜居性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作为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香港的低犯罪率和高效治理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求学环境。同时,香港作为中外文化交汇点,既保留了传统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融会了不同国家种族的文化元素。
此外,香港的国际化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例如,香港企业愿意招聘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这使得留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本地就业市场,甚至将职业发展延伸至内地及全球市场。
然而,香港在排名提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结构性挑战。首先,在“雇主活动”指标中,香港较去年下滑5位至第32,反映出本地企业对毕业生技能匹配度的担忧。其次,尽管“可负担性”指标较去年上升17位至第85,但香港的生活成本仍居亚洲第二,仅次于新加坡。高昂的房价、学费和日常开销,可能成为部分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选择其他留学目的地的障碍。此外,国际学生对香港的整体评价较去年微降一位至第37,这一变化提示香港在提升学生满意度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香港的排名上升不仅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成就,更是对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具有积极意义。特区政府近年来将“人才引进”作为经济转型的核心抓手,通过“抢人才”政策吸引世界顶尖学者和青年才俊。而最佳留学城市的排名上升,则有助吸纳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培育切合香港和国家发展所需的人才。
向非本地生提供更多支援
香港要在最佳留学城市中保持竞争力,绝不能满足于现状。首先,可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机制。其次,可加大对教育财政的投入,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缓解高校因公共财政压力导致的资源紧张问题。同时,可考虑通过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不同支援,降低非本地学生的经济负担,让更多优秀人才能够安心在港求学。
香港重返最佳留学城市前20强,既是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展现特区政府在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努力成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和全球人才竞争的加剧,香港有望在“留学目的地”的赛道上走得更远,成为全球教育创新与人才汇聚的典范,“留学香港”的“金字招牌”将擦得更亮。
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