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政府主导用地

2025-07-22 05:01: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发展局昨日宣布停止位于元朗及洪水桥两幅产业用地的招标工作,一幅交予香港科技园公司,用于在元朗建构微电子生态圈;一幅纳入产业园发展规划,由政府计划成立的公司管理和营运。这一调整极具象征意义,凸显本届特区政府加强了对土地发展权的主导,加快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

  去年3月及10月发展局先后将上述两幅土地推出招标,用以发展多层现代产业大楼,原订本月25日截标。但在考虑创科及物流业界对区内产业布局的意见,以及对北部都会区的产业部署后,及时调整招标工作,以政府主导土地使用的方式,提升这两幅土地的使用效率,使它们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占地3公顷的元朗用地毗邻元朗创新园及园内的微电子中心,该创新园由香港科技园公司营运及管理。有关土地转作创科用途,有利于加快发展元朗创新园内蓬勃的微电子生态圈。另一方面,发展局积极探讨由政府成立和牵头的公司,在占地15公顷的洪水桥土地上营运产业园区,随着相邻的8公顷土地纳入一并研究,有助日后园区公司有更充裕的土地资源,达至规模效益。

  停止上述两地土地的招标工作,也体现了特区政府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的施政作风。在现时市场氛围下,发展商出价未必积极,万一达不到政府设定的低价,结果就是流标,而重新招标程序漫长,只会拖慢发展步伐。更重要的是,如果沿袭以往一幅一幅推地的做法,土地使用难免会变得支离破碎,不符片区发展的模式需要,更不利于实现整体发展规划和目标。

  香港并不缺土地,但由于土地使用权长期由发展商主导,人为的土地“荒”表象衍生恶果,不仅造成高房价、高租金,催化社会不公平,也导致地产经济独大,窒碍创科发展,削弱香港竞争力。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后把握土地主导权,加快了拓土建屋的速度,也让创科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