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物流樽颈导致配送延误、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涨加剧营运压力,以及ESG和碳中和要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多重考验。在此背景下,香港需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助力推动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大型体育赛事、国际博览会、演唱会等盛事经济,不仅能带动旅游零售消费,更能成为推动本地供应链物流升级转型的重要催化剂。
创新应用提升营运效率
大型博览会、演唱会和大型体育赛事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物流需求集中且密集,短期内需处理大量人流与物资流动;时效性要求高,从临时设施搭建、餐饮供应到周边商品运输,均需精准调配;协调难度大,需要主办方、供应商、物流商等多方无缝配合。这些特点促使各方加速数码化转型,采用先进技术提升营运效率,实现精准的供应链管理。
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充分展示了数码化物流的成功实践。主办方采用无线射频辨识技术(RFID)全程追踪商品库存,即时掌握场内各售卖点的销售情况,实现精准补货。同时引入智能温控的冷链物流系统,确保餐饮供应安全可靠,系统更能根据实时人流数据预测需求,大幅减少食物浪费。这种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营运效率,更为未来大型活动的物流管理树立了新标准。
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智慧仓储系统则展现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优势。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准确预测不同展会的物资需求;透过传感器监控仓储环境,确保特殊展品的存放条件;利用自动化设备提升装卸效率。场馆内设置的“快闪配送点”更实现了展品即提即走,大幅提升参展商和观众体验。这套完整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为香港展览业的数码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盛事经济可以成为推进物流业的数码化转型的契机,企业可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订单、库存、物流等资讯,实现端到端可视化管理。同时,善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透明度,确保商品来源可追溯。采用云端SaaS解决方案可有效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而引入自动化仓储、无人配送等新技术,则能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建立灵活的临时配送中心,更可有效应对需求波动,优化整体供应链表现。
面对碳中和挑战,盛事物流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策略。这包括推广电动车配送,发展共享物流平台,减少碳排放;利用大数据优化配送路线,降低空载率;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建立回收体系;加强展会垃圾分类,推动资源循环再用。这些举措不仅响应了全球环保趋势,更能为企业创造长远的竞争优势。
加强湾区城市物流协作
为推动行业发展,建议政府可设立支持企业开发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的创新基金,完善5G网络基建以支持物联网应用,开设专业课程培养数码物流人才。同时,制定盛事物流服务标准,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物流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这些政策支持对促进行业升级转型至关重要。
香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拥有世界级物流基建和专业人才,但同时面临土地资源紧张、营运成本高企等挑战。发展盛事经济不仅能促进物流业升级创新,更能吸引科技企业落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透过跨界协作、政企合作,香港定能把握机遇,打造大湾区智慧物流示范城市,进一步巩固国际物流枢纽地位。
盛事经济为香港供应链物流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通过数码化转型、创新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策略,香港可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为建设国际盛事之都和智慧物流中心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有助增强香港的整体竞争力,更能为大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推动区域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作者分别为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及组合课程统筹,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客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