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建立“清真认证”标准 发掘经济新增长点\容海恩

2025-07-23 05:01: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球经济格局持续变化,国家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香港亦积极开拓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笔者认为,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清真产业”市场,能够为国家、为香港带来莫大机遇。因此,笔者早前撰写了《香港推动“一带一路”清真市场战略与国际认证枢纽建设研究报告》,提出了多项在香港建立“清真产业”的建议,并在新民党向行政长官提交的施政报告建议书中,提出推动“清真认证”行业发展,既助力内地连结“一带一路”市场,亦为香港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全球穆斯林人口超过20亿,而且持续增长,形成庞大的消费群。据《2022年全球伊斯兰经济状况报告》预测,到2027年全球穆斯林花费在食品及饮料的金额将达到1.89万亿美元,至于其他产业,时装达4280亿美元、旅游达1720亿美元、化妆品达1290亿美元、药品达1420亿美元等;《报告》亦预测伊斯兰金融资产规模将增至5.96万亿美元,上述数据足见“清真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与伊斯兰国家经贸稳定发展

  笔者认为,香港在发展“清真产业”方面享有不少优势,香港与伊斯兰国家的经贸关系稳定发展,过去5年香港产品出口到伊斯兰国家的年度货值由2020年的27亿港元,上升至2024年的55亿港元,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9%;而经香港转口至伊斯兰国家的年度货值亦由2020年的1788亿港元,上升至2024年的2158亿港元,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8%。可见近年香港的“清真产业”亦稳定增长。

  至于法律制度方面,香港是国家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辖区,享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亦有多年与国际商业交易规则接轨的经验,加上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资金自由流通,可见香港在法治金融等多个方面均具备与穆斯林国家接轨的优势。

  为了促进“清真产业”发展,笔者建议特区政府可与国际清真标准组织例如海湾国家标准组织(GCC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共建“东亚─中东互认框架”,推动建立香港的“清真认证”标准。目前香港并没有就“清真产业”进行标准化分类,而且“清真认证”也集中在食物及餐饮业,因此若要全面与伊斯兰国家对接有一定难度,故此特区政府需先拟订“清真产业”定义,并研究推动全面的“清真认证”标准,促进与伊斯兰国家贸易建立基础。

  随着近年科技迅速发展,笔者认为可研究推展善用科技加强“清真认证”管理,例如使用区块链技术对跨境冷链物流即时监测,实现清真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确保产品的真实性和品质安全。同时善用人工智能加强审查流程,快速筛检产品中的成分,确保清真产品符合认证要求,亦以此提升审查效率。同时相关部门亦应当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及善用科技加快审核,便利相关企业或机构申请认证。

  具发展“清真产业”条件优势

  除了促进“清真产业”发展,笔者认为亦需要建立随产业发展带来的争议解决制度,并建议建立清真仲裁中心。当中除了要善用香港的成熟法律体系,以及多年与国际接轨的经验,亦需要调整目前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规则,以符合伊斯兰机构会计与审计组织的标准,确保裁决的有效性,增加国际认可度。特别是香港可强调自身的中立性和国际信誉,借此与其他已建立伊斯兰仲裁体系的国家或地区竞争,推动香港成为中立、高效的伊斯兰教法调解和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总括而言,香港具备众多发展“清真产业”的条件和优势,但仍需要做好各种配套,如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效应、加强人才培育、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加强公众对“清真标准”的认识等,才能把握“清真产业”带来的新机遇。笔者期望透过建立国际认可的“清真认证”标准,协助加强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借此巩固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新民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执业大律师、上海市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