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将是台湾岛内所谓“大罢免”投票日,有专家综合各方情况和既往经验分析认为,此次投票结果将以在野党总体过关、执政党未能翻盘收场,多数罢免案因为门槛高和民意不足而无法成立。纵观事件演变过程,既折射出台湾当下高度对立的政治生态,也反映出台湾民众对目前岛内政治恶斗的厌恶。
2024年台湾地区的选举,虽然民进党获胜、赖清德当选,但民进党只拿下立法机构113席中的51席,数量未过半,中国国民党拿下52席,形成“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随后蓝绿激烈对抗,柯建铭率先喊出“大罢免”口号。然而,“大罢免”的始作俑者民进党并未如愿,或没有完全如愿,原因有三:
清除异己手段恶劣。这场罢免战,并非单一选区的政治检验,而是一场由民进党高层主导、赖清德亲自上阵的“全面性政治清算行动”,其目的在于清除在野力量、重掌立法机构控制权。世新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江岷钦分析认为,表面上,罢免制度依循合法程序运作,实质却已沦为民进党清除异己、巩固自身权力的技术性工具。
民众产生强烈反感情绪
政治纷扰令人生厌。2025年原本是大选与“九合一”选举之间的“选举休息年”,台湾民众本可以免除政治纷扰。台湾媒体的民调显示,多数民众对这次罢免投票缺乏兴趣,甚至持反对态度,明确支持罢免行动的不到四成。许多选民对频繁动员投票感到厌倦,认为选后一年就要求改选等于否定自己先前的选择,产生强烈反感情绪。
吃相难看适得其反。由于“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令赖清德寝食难安,故而迫不及待地企图通过“大罢免”翻盘,为此更是完全不顾脸面。4月28日,民进党发言人卓冠廷透露赖清德曾下“军令状”,要求针对35位国民党民意代表的罢免案全部都要通过。4月29日,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对此紧急“澄清”称,罢免行动是民众团体自主,从来不是民进党主导;4月30日,赖清德也对此予以否认。这种可笑又可悲的表现,只会让岛内民众更加看清民进党的真面目。
整体而言,此次“大罢免”更大的意义在于政治表态和试探民意,而非真正改写朝野席次版图。在以在野党总体过关、执政党未能翻盘告终这个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下,各政治阵营都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台湾社会也会带来一定冲击。
岛内政治恶斗将进一步加剧。此次“大罢免”大多数罢免案预计不会通过,民进党未必能取得立法机构控制权,仍需面对“朝小野大”的局面。这意味着赖清德未来几年推动政策时,重要法案和预算案会继续遭到在野联盟掣肘。同时,民进党大张旗鼓动员罢免却战果寥寥将招致舆论反噬,民众会质疑民进党浪费社会资源、制造对立。
需要指出的是,赖清德不断渲染所谓“大陆威胁”,升高两岸敌意对抗,并配合推动罢免民意代表,目的是为其连任铺路,然而蓝白不可放任由民进党胡作非为,必定会以此次“大罢免”为契机进行反扑。总之,直接的后果是蓝白与绿营政治恶斗将会加剧,民众之间的矛盾亦会激化,并可能导致社会更加动荡。
国民党两岸立场须进一步明确。国民党必须重新思考自身路线特别是两岸论述。国民党在选举中为了争取所谓中间选民的支持,在统一问题上采取较为模糊的立场,不敢旗帜鲜明地倡导统一。此次民进党将国民党民意代表描绘成所谓“亲共”,但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竟以不着调的说话反驳民进党,透露出国民党对自身路线、特别是两岸问题的立场、态度,更反映出国民党的政治上的软弱和立场的摇摆,长此以往,国民党难逃继续萎缩的局面。
暴露出赖清德不安与恐惧
两岸统一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大陆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台湾同胞对于大陆的向心力越来越强;赖清德大搞“绿色恐怖”失民心,正从正反两个方面推动祖国统一。今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海、空及火箭军等兵力,进行“海峡雷霆-2025A”演练,空降兵演练夺岛,海警常态化巡逻金门、战机每月飞越“中线”、台军“防空识别区”被压缩……这种不直接开火却步步紧迫的“非传统战术”,其实就是统一的前奏。而赖清德的激进“台独”路线,正好让大陆找到突破口。今年2月召开的2025年对台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塑造祖国必然统一大势”,政策从“反独”转向“促统”。赖清德的“台独”表演,成了统一进程的“最佳助攻”。
赖清德早前接受岛内媒体专访时,抛出所谓“两岸关系并购论”,荒谬的“并购论”暗藏分裂图谋,但也透露出赖清德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台独”分子蹦得越高,越是说明其死期将至;“台独”分裂势力越是倒行逆施,越会加快其覆灭。从岛内民众角度看,摆脱政治纷扰、早日过上安宁的日子,出路就在于两岸统一。届时,风和日丽的台湾海峡,将会成为两岸人民共同拥有的幸福港湾。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