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立德树人 教育楷模

2025-07-29 05:01: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博士昨日辞世,享年105岁。胡鸿烈与夫人钟期荣用半生光阴献身教育,春风化雨,备受各界尊敬。行政长官李家超推崇他“为香港立德树人”。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赞扬他“以校训培养仁德兼备学生,实乃教育界典范”。

  胡鸿烈本是外交官出身,后来转型为执业大律师,事业有成。有感于当年香港大专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大批有志青年求学无门,胡鸿烈夫妇毅然拿出所有积蓄,创办树仁书院。面对港英政府要求专上学院改制换取资助的政策,他们宁拒资助也要坚持四年学制,只因“三年太仓促,无法实现全人教育”。为维持学校营运,夫妇二人变卖房产,耗尽资产,过着俭朴生活,半世纪以来累计投入数亿元。

  凭着对教育理念的坚持,树仁学院在资源匮乏下独立耕耘了35年,为香港培养了大量人才,为香港高等教育注入多样性。直至2006年,树仁学院成为香港首所获得特区政府认可的私立大学。

  在香港高校之中,树仁大学成为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先驱者之一,这深植于胡鸿烈夫妇的办学初心,树仁的核心使命就是“弘扬中华文化”。胡鸿烈常对学生强调,教育首要一条是“爱中国,因我们是中国人”。胡鸿烈早年还推动中文作为香港官方语言,从文化根基强化身份认同。这一理念亦融入树仁校训“敦仁博物”。“敦仁”要求心怀家国、乐于助人;“博物”则倡导学问广博而精深,这两者同样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由于胡鸿烈夫妇对香港教育的杰出贡献,他们备受社会各界爱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夫妇两人同时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当年的颁奖词是“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这一评语,道出了其人格魅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