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举行的香港书展,是亚洲最大型的书展之一,更是香港夏季的重要盛事之一,其目的是为来自海内外的出版社提供推广新书、宣传好书的平台,为读者提供接触新书及会见作者的宝贵机会。然而,部分书店和出版社却在同期另行举办所谓的“独立书展”,趁机宣传和出售反中乱港的书籍,为所谓的“黄色经济圈”“输血”,继续以书刊为媒介,试图将煽动对立、歌颂非法“占中”,甚至美化非法暴力行为的“毒”思想渗透香港社会。
然而,借着书展时机肆意妄为的除了“独立书展”,更有众多所谓“独立书店”,它们已然成为“黑暴”的思想余孽、“黄色书圈”的供应商,它们明目张胆出售暗藏“港独”和反中乱港内容的书籍,形成“软对抗”产业链。据《大公报》暗中调查,旺角一家兼售书籍与其他商品的网店推销大量“软对抗”书籍,尤其是反中乱港头目黎智英的所谓“传记”。此书不仅大肆美化黎智英卖国求荣、揽炒香港之行径,店舖更声称该书是“今夏最令人期待的新书”,云云。
在日常生活深化国安意识
该本“传记”的作者是壹传媒前董事祁福德(Mark L. Clifford),他更是海外乱港组织“香港自由委员会基金会”的主席。据悉,前美国驻港总领事郭明瀚亦曾担任该组织的主席。毫无疑问的是,这本所谓的“传记”不仅仅是煽动“软对抗”的刊物,背后更有境外反华势力积极参与,暗中操作。此外,该网店还公然出售和接受订购多本美化非法“占中”和黑暴劣行的书籍。
笔者认为,无论是所谓“独立书展”还是公然出售反中乱港书籍的所谓“独立书店”,都暴露出一个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硬对抗”不复再,反中乱港分子的活动由地面转入地下,当“黄色经济圈”开始以书籍、小型读书会乃至海报等隐晦的形式不断煽动“软对抗”,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国安法律来惩戒危害国家安全的“软对抗”违法行为,又要如何将爱国爱港、国家安全意识牢牢地纳入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
所谓的“软对抗”本质上是反中乱港势力的另一种非法行径,旨在对香港民众的日常生活进行“毒”渗透,对市民的“吃穿住行”乃至精神生活进行“无声”的扭曲。例如,上环有茶饮店表面上并无展示任何与“软对抗”相关的标语或单张,然而,店内的角落张贴了两张于2019年黑暴期间所写的支援暴徒的“打气卡”。不同于以往举着大旗、拉着海报的街头抗议,“软对抗”更具有精准的组织和系统的目标。又例如,旺角有“独立书店”在室外公开地贴上了大量的黑暴文宣。
国安家安 国好港荣
笔者曾撰文指出,“维护国家安全从来都不是‘过去式’,而是要时时刻刻牢记于心、身体力行的‘现在进行式’。”然而,在反中乱港势力的“软对抗”面前,笔者更要强调,国安意识必须在市民的日常生活层面上得以深化和实践。换而言之,国安法可以成为惩戒反中乱港分子的“金箍棒”,也必然是保障香港社会繁荣稳定的“金钟罩”,它更应该成为香港市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警报器”和“检测仪”,让香港市民在生活的细节方面时时刻刻有国安家安、国好港荣的心态和自觉。
对于香港而言,国安法应该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雷厉风行地依法严惩反中乱港分子,维护香港之稳定,保障国家之安全,另一方面则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地重塑和培养香港市民的日常爱国之心,让国安入驻香港生活之点滴,成为不言而喻的集体共识。
安徽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委员、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