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房条例草案》日前在立法会完成了逐条审议的工作,预计9月提交立法会大会恢复二读辩论。这一进展标志着香港在处理劣质居住环境问题上即将迈入具体执行措施的新阶段,是香港解决住房民生难题的重要一步。
逐步解决老大难民生顽疾
今次法例审议工作延续了本届立法会高效、审慎的工作作风。参与法案审议的委员腾出集中会期,全速完成对法例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审议过程中,委员们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不仅对法例本身的各项条款字斟句酌,向官员提出诸多疑问和建议,还充分考虑到法例在未来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力求使法例更加完善、切实可行,为香港逐步解决劣质㓥房这一老大难民生顽疾,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会议上,委员们就简朴房的各项规格展开了详细探讨。例如,对于厕所地台对室内高度的审核等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条例实施时能否顺利推行,是否会出现漏洞或不便于执行的情况。只有在源头上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制定出明确、合理且易于操作的标准,才能确保在执法过程中有章可循,真正让简朴房的规管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和基本生活质量。
委员们亦从业主及租户的角度出发,全面考量条例执行后对相关租赁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为了在推进规管的同时维持市场的稳定,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其中,“早鸟优惠”计划颇具吸引力,在首12个月登记的单位,可豁免相关的行政登记费用,这一举措旨在鼓励业主积极配合登记工作。此外,条例设有三年的宽限期,允许登记者在三年内完成合规改造。
然而,包括笔者在内的多位委员也对相关豁免安排提出疑问,如何避免宽限期成为部分登记单位的观望期,确保他们能尽快完成相关改造,以保证市场上合规房源的及时供应,这需要政府在未来的执行中密切关注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
亦有委员关注,若经营者日后决定不再经营简朴房时的退场安排。房屋局官员听取委员意见后,表示会与屋宇署再作沟通,研究当遇到相关情况,可以作出什么方案,令相关人士清晰知道,以及还原单位会有何选择。
今次政府当局锐意推进《简朴房条例》立法,也是基于更加充足的公共房屋供应,让政府有信心妥善处理好有关单位改造期间受影响市民的过度居住问题。未来5年,香港的总体公营房屋供应量高达19.7万伙,较现届政府上任前5年大增约85%。如此大规模的公营房屋供应增加,将有力地推动公屋平均轮候时间有序回落,让更多基层市民能够加快上楼步伐。随着公屋供应的增加,基层市民对㓥房的需求自然会相应减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应市场需求优化措施
住房条件一直是香港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政府通过订立《简朴房条例》,逐步取缔劣质㓥房,展现了政府事不避难的决心,这一举措值得充分肯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关条例的订立只是这项重要工作的起点。未来,还需要政府不断因应市场和措施执行情况,及时优化条例措施,并持续建设好香港的居住阶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基层市民住得更加舒适、更加安心,实现香港市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让香港在解决住房难题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