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十六届香港动漫电玩节创下历届最大规模,内容和国际化程度均实现了飞跃,促进了全球动漫电玩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尤其是本港动漫作品颇受关注,相关展台人流络绎不绝。这得益于由特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支持、香港动漫画联会主办的《“港漫动力”——香港漫画支援计划》,让《时间少女》《那年夏天只有我能看见的发光猴子》《Muck返工撞正世界末日⁈》等全新本港原创漫画作品得到了集中展示,引起热烈反响,更吸引了众多国际动漫爱好者的目光。
构建多元化IP生态系统
这一现象表明,在适当的政策扶持和积极的市场氛围下,香港动漫产业正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并有能力培育出更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秀原创作品,以及具有开发潜力的香港IP。但是要将这些“潜在IP”转化为具有持久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成熟IP”,单靠漫画本身的发行是远远不够的。动漫作品的跨界合作是释放其价值、实现影响力最大化的关键途径。通过与影视、游戏、玩具、文旅等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动漫作品可以突破圈层限制,触及更广泛的粉丝群体,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IP生态系统。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可以借鉴海内外成功经验,为香港动漫IP的跨界之旅提供更多支持。例如,可以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增设针对IP授权和跨界创新的资助类别,鼓励并资助本地漫画作品进行动画、游戏、真人影视剧的剧本改编或开发。
多年来,香港动漫IP在跨界创新方面已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马荣成先生的《风云》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漫画之一,其影视化改编经历多次创新,1998年的电视剧《风云雄霸天下》成为一代人经典,电影版《风云雄霸天下》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以及后来的《风云决》《风云2》等,其跨界创新成果在港漫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郑健和先生与邓志辉先生合作创作的《西行纪》改编为动画后,在内地上线8天播放量即破亿,累计播放量达数十亿,获得多项业界奖项,成为港漫IP内地改编的现象级案例。黄玉郎先生的《神兵玄奇》曾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改编成动画,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后,在央视综合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及多家省级少儿频道重播,覆盖全国并广受好评;另一以儿童为受众的作品《麦唛》也是香港与内地合作的典范,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后,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这些成功案例证明,依托我国庞大的市场和成熟的制作能力,是香港动漫IP实现价值放大的重要途径。
推动“动漫+文旅”体验
跨界合作的想像空间远不止于影视化改编等。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拥有独特的跨界融合优势。例如“动漫+文旅”,香港独特的城市景观和文化底蕴,是“动漫+文旅”的天然土壤。可以为香港的优秀动漫IP规划小型主题展览、城市打卡路线,将虚拟的动漫世界与真实的城市空间结合起来,创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其次,亦可以探索“动漫+教育与文化传承”,动漫是向年轻一代传递文化与知识,以及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例如,《小恐龙大冒险》IP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氏皮影合作,共同打造了《小恐龙大冒险》皮影动画融合创意体验秀,既向国际展示了中国非遗的魅力,也为法国动画注入东方文化底蕴,实现了文化的双向交流。香港的动漫作品也可以尝试与历史、科技、环保等主题结合,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衍生内容,进入更广阔的教育市场。
展望未来,新兴技术将是推动动漫产业发生颠覆性变革的核心力量。香港动漫产业若想提升全球竞争力,必须积极拥抱这些技术趋势。例如,人工智能的应用,AI绘画、AI辅助编剧等工具能够大幅提升不同创作者的创作效率,降低制作门槛,让创作者能更专注于核心的创意和故事讲述。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则为动漫IP提供了新的叙事媒介。
笔者相信,香港有能力成为亚洲动漫产业的重要枢纽,更能在全球动漫文化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世界讲述更多属于中国内地、属于香港的精彩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香港动漫产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