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

2025-08-04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深圳市发改委日前公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推出大量措施,包括于明年底前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开通一千条以上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旨在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深圳的前沿规划与有力举措,为香港推动低空经济提供了重要借鉴。

  与3年前相比,低空经济早已从“概念”变为“现实”,深圳更成为发展的“领头羊”。此次出台的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全球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一些关键指标如: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等等,无不展现出深圳的雄心。

  与深圳的高歌猛进相比,香港发展也在稳步加速。以去年施政报告首次提出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为起点,各类工作有序推进。从“监管沙盒”、低空基建部署,到大湾区低空跨境通道等工作不断落实,可以说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一系列的工作体现了本届特区政府求变作为的态度。

  事实上,香港楼宇密度大、地理空间不如深圳辽阔,发展不能简单“照抄”深圳模式。正如有专家指出,香港的应更集中在高价值应用场景,例如由香港首创的毫米级精度无人机方案“地空协同隧道自动检测系统”,便能让技术检测工作进一步智能化;在医疗领域,血包或放射性药物在低空运输下能更有效应对急切需求;而透过无人机技术,香港可另辟角度挖掘新的文旅体验。

  香港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既要因地制宜,也要因势制宜,既要看到自身的独特优势,也要取长补短,善于吸收经验。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香港未来应加快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新场景,有效对接深圳在此方面的先行优势,提升自身发展动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