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内地和亚洲其他地区的文创产业腾飞,《黑神话:悟空》、《哪咤》等IP相继出现,动漫作为跨世代的集体回忆和创意思想载体,在城市文化、经济乃至旅游层面均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每年的香港动漫电玩节盛况空前,而这只是一隅缩影——香港拥有王泽《老夫子》、黄玉郎《龙虎门》、马荣成《风云》等漫画IP,具备厚实的发展潜力。然而,若要动漫文化真正走向产业化、国际化、日常化,单靠一年一度的动漫节远远不足,需要一个长期平台——而海洋公园正可充当平台角色。
一、历史脉络:动漫在香港的根与魂
香港动漫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历了漫画鼎盛、动画新潮、电子游戏流行等多重演变,逐步塑造出极具地区特色和国际辨识度的文化资本。从武打、幽默、科幻奇想等不同题材接力发展,由王泽、黄玉郎、马荣成等名家引领,创出香港动漫的黄金年代。进入新世纪,面对全球竞争、内地资本与技术融入,本地动漫产业无论内容质量、人才梯队、跨界合作均表现出旺盛生命力与变革潜力。
二、海洋公园: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的交汇点
海洋公园地理优越,占地广阔,作为本地经典主题公园,具有接待本地及海内外宾客的经验与基础设施。海洋公园在教育、保育与娱乐三大使命之下,历年推出大量主题体验,涵盖动植物展示、环境教育、乃至水上乐园与多媒体灯光汇演等前沿项目。其成功离不开政府持续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参与。近年更因应文体旅融合新趋势,海洋公园启动全面转型,主动探索多重文创产业园的可能。
三、动漫产业的机遇与平台建设
每年的香港动漫电玩节吸引数十万人次入场,参展商、国际漫画家、全球粉丝共聚一堂。而动漫节的国际化程度愈见提升,与全球动漫电玩潮流接轨,说明了动漫在香港不再是“小众次文化”,而是成为主流、全民甚至国际文化。然而,单一展会难以承载产业升级和品牌培育的需求,亟需长设、常规、体验深度多元的动漫产业平台。
而海洋公园占地超过91.5万平方米,可容纳巨型动漫场景、Cosplay嘉年华、沉浸式实景、创意产业展销及工作坊,为灵活布局内容创新的理想场所。海洋公园可与文创产业发展处、漫画协会、动漫企业、教育机构合作,设立动漫产业园,推动IP孵化、原创作品展示、动画技术交流,实现产学研产业链结。利用麦兜、老夫子、龙虎门等知名IP设计主题园区、推出创意商品,带动IP授权、周边产品、互动展览等多元收益。参考内地、台湾、新加坡创意产业园经验,建立稳健的IP保护及产权运营体系,推动本港动漫登上世界舞台。
政府现已通过“创意智优计划”、“港漫动力”等计划,持续支援本地原创漫画发展和新晋人才培养,每年漫画节展现丰硕成果。当局亦积极推动产业跨界合作,助动漫IP延伸至影视、玩具、旅游等多元场景。未来,只要有稳定长效的政策支持、场地资源保障、资金及技术支援,动漫产业定能厚积薄发。
四、动漫产业化的落地路径
建议可在海洋公园内建设港产动漫角色为主题场景与互动展览,提供沉浸式体验,设置巨型雕塑、漫画墙、跨年代历史回顾,将近百年的港漫故事以多媒体方式演绎。更可以应用扩增实境(AR)、虚拟实境(VR)、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动态互动装置与角色扮演(Cosplay)舞台,吸引年轻族群,扩阔动漫叙事形式。
园区内可设立产业工坊,提供漫画、动画、游戏设计咨询、人才实习基地。本地年轻创作者可于园区内驻场创作、接触国际资源,参与原创生产与商品研发,打造出文创创业平台,再结合金融科技、知识产权管理,推动创业孵化,增加产业投资吸引力,为本地动漫产业注入持续动力。
除了一年一度的动漫电玩节外,香港可举办主题动漫节、国际论坛、国际IP展览、世界漫画家大会、跨界工作坊等活动,连结世界动漫艺术家,持续提升香港动漫产业在国际上的能见度与话语权。
海洋公园作为香港著名的旅游景点,港漫的韵味深度结合旅游脉络,吸引海内外游客,促进城市文化消费,增添旅游竞争力。
五、守护保育使命与商业产业共融
海洋公园作为法定机构,除发展动漫产业、强化商业模式外,亦要巩固保育教育为根本(如熊猫馆、海洋生态区),形成“公益─商业”双轮驱动,体现大湾区协同发展与本地文化承传的双重使命。
六、成就城市软实力,树立亚洲动漫新典范
香港动漫产业正处于厚积薄发时刻,只要有合适的政策配套与产业平台,本地原创动漫IP极具成为亚洲潮流领袖的潜力。而海洋公园不单是一个主题公园,更有潜力成为连结全民、汇聚创意、培育产业、展示城市自信的动漫产业平台。这既是文化自信的现代体现,也是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切实路径。
“海洋公园成为推动香港动漫产业发展的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愿景,更是新时代城市管理、文化政策和产业创新的最佳实践。香港已经拥有亮丽的动漫传奇和独特的城市资本,只要携手各界、有序规划,配合社会资本、顶层政策、技术创新与市场力量,定可让动漫在香港山海之间拥抱世界,写出新世代的荣光。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