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敢接“烫手山芋”

2025-08-09 05:01: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拨款700万元推行“联厦联管”试验计划,在油尖旺、荃湾、深水埗等四个地区起动至今两个月,反应不俗。四区中已有约40栋大厦的业主有意参与,其中油尖旺区昨日举办签约大会,为第一阶段约10栋大厦联合制定标书,走了成功的第一步。

  全港现有约3000栋“三无大厦”,即没有立案法团、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组织。这类大厦多为高龄建筑,风雨侵蚀下危机处处,且卫生环境堪虞;大厦的居民以长者为主,资金有限,独立维修大厦有很多困难。譬如油尖旺区有栋唐楼,如今只剩下六个住户,莫说难以成立立案法团,就算成立了,恐怕也没有物业管理公司愿接手。

  特区政府推动“联厦联管”,将至少两栋以上“三无大厦”的居民联合起来,聘请同一家物业公司管理,减少分摊的管理成本。对政府而言,“联厦联管”是探索多年后的对症下药;对居民而言,则是“度身订造”,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三无大厦”管理问题存在多年,社会上讨论多年,但一直束手无策,问题不断恶化。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以来,不怕“烫手山芋”,敢触碰问题,展现了勇气和责任担当。“联厦联管”计划试验成功后,势必吸引更多“三无大厦”的居民参与。

  诚然,“联厦联管”刚刚起步,在实施过程中还会碰到不少实际困难,启动资金不足可能是当中关键。但只要群策群力,勇于尝试,不断优化计划,由易而难、对症下药,总能找到化解问题的方法。

  香港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类似“三无大厦”管理缺位这样的民生痛点不在少数,但特区政府迎难而上,不少问题得到解决或正在解决之中。比如公屋滥用问题,经过多管齐下,已有明显改观;比如公屋违泊和冷气机滴水问题,在申诉专员公署主动介入下,已经有了改革的方向;再如拓土建屋、长者在广东安老的医疗配套问题等,都有了令人欣喜的进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