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破除“内捲式”竞争对香港带来的机遇\陆文英

2025-08-12 05:01: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制定之年。自7月份以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接连召开有关经济发展的重要会议,其中一个重点是加快推动整治“内捲式”竞争问题。

  中央部门一再发布连串政策举措,聚焦解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等五大领域,旨在破除区域壁垒,深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夯实内循环主体地位。凡此种种无不彰显今年下半年是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的一个关键节点。

  所谓“内捲式”竞争,是指违反经济运作规律,低质量、同质化的过度无序竞争。主要表现为在同一领域内过度竞争、资源消耗大但效益提升有限的现象。“内捲式”竞争多集中在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或政策敏感的行业,如光伏、新能源汽车、钢铁、水泥,以及流量红利消退等不同领域,甚至金融科技、家电制造、教培、外卖等行业皆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捲式”竞争。例如光伏行业是典型的“内捲式”竞争的重灾区,主要表现为产能严重过剩和价格恶性竞争。2024年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吉瓦,但全球年需求仅约600吉瓦,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全产业链价格暴跌,甚至跌破成本线,多数企业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2024年光伏A股上市公司亏损总额超600亿元。

  扩内需政策初见成效

  “内捲式”竞争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桎梏瓶颈,中央正采取“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国际协作”的综合治理体系。多管齐下逐步破解“内捲式”竞争造成的困境。尤其是通过建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更加注重供需协同发力,既做大市场空间,也提高供给质量,从而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事实上已成为当前再振经济政策重点。

  中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了大力提振消费的系列支援政策,开展多层次的消费提振专项行动。一方面多管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已提高至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同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普惠育幼服务,推动文旅、健康等新兴消费发展。另一方面,助力服务消费升级,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安排3000亿元专项资金支援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更新;安排8000亿元资金支援5G等项目。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至6.8%,其中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长9.2%,反映政策初见成效。未来需持续优化政策组合,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转型。

  在开源方面,投资拉动与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改委主导实施“两新一重”战略(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重大项目建设),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援交通、水利等领域,2025年第三批690亿元资金已下达。并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025年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将提升至42%。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家最开放的城市,内地整治“内捲式”竞争对香港将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对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必将产生良好效应。整治“内捲式”竞争将推动供应链标准化和金融规范化,减少企业间因标准不统一产生的无序竞争,并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例如,制定统一采购、生产、质检等标准,以及探索行业应收账款回笼最低期限要求。

  “双向平台”作用更凸显

  整治“内捲式”竞争更可推动内地制造业升级,降低香港企业参与内地供应链的风险,同时也能为两地提供更多合作机会,例如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淘汰低效产能,促进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香港可通过金融平台助力内地企业对接国际市场,协同“併船出海”,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跨国经营能力,香港“双向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减少地方政府过度承诺和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为香港企业参与内地市场合作提供更公平的环境,避免因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资源错配。内地市场的秩序规范,为制度衔接与风险管控创造更多条件优势,也将利于香港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此外,笔者认为,内地整治“内捲式”竞争,对香港具有十分重大的启发意义和示范作用。事实上,尽管香港已是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但“内捲式”竞争现象依然存在,在某些领域可以说比之内地有过之而无不及,严重地制约了香港在由治及兴的进程,如何优化市场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