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政策建议/不断优化治理体系 强化发展竞争力\郭凯杰

2025-08-21 05:01: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期围绕“高层政府官员责任制”的讨论引发各界关注。行政长官李家超强调,责任制目的在于强化政府部门主管和高级公务员的领导作用,针对重复及严重性问题,并研设惩处机制;这一举措直指公务员体系长期存在的核心问题。面对财政赤字和外部经济压力,无疑是改革的恰当时机——回顾历史,香港所面对的每一次危机往往都是转型的催化剂,让社会更容易接受必要的变革,也能在维持团队向心力的前提下进行。

  不可否认,公务员体系的稳定是香港一直以来治理的基石。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显示,特区政府效率排名全球第二,反映了公务员团队本身的素质优秀、执行力高。然而,效率高并不代表不需要改革,因为改革永远是进行中的过程,没有任何改革可以一劳永逸。另外,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善于效率、处事滴水不漏的公务员文化未必能够勇于突破框架、以创新思维应对;上述问题若不解决,无疑将阻碍数字化转型和全球经济竞争的时代需求。有见及此,改革应从思维转变入手,逐步影响并优化结构与文化,让公务员及市民都能从中获益。

  从改变文化入手 鼓励试错

  公务员体系的挑战,首先体现在文化之上。由于奖惩制度偏向奖励“不犯错”的公务员,长此以来令“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维出现,容易导致创新乏力,缺乏危机意识。无论引起多大的社会风波,只要跟足流程处理,就一定不会担责;反之若公务员跳出制度框框以创新方式处理,则处理好未必有人嘉奖、出事却必定担责。文化是制度的体现;当制度如此,无可避免削弱了担当精神。

  根据公务员事务局数据,过去两年分别有40及51人被革退或勒令退休,以17万公务员计算即大概为0.02%,反映公务员体制虽大(占人口比例约为2.3%),但问责力度却不足、影响效能。

  改变应从绩效文化入手。早于2001年,政府成立公务员薪酬政策及制度检讨专责小组,次年发布第一阶段研究报告,其中已经明确将检讨薪酬机制、把薪效挂钩和弹性薪幅的元素引入公务员体制内,但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另一方面,应鼓励“试错”文化:笔者认识不少中层公务员,都非常有心积极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然而,如果遇到不支持的上级、或是某一次不跟章程而出错担责,这种做法就会很快消亡殆尽。长远而言,必须在体制内建立积极的“试错”文化,鼓励创新之余也提升整体士气。

  吸纳外部人才 提升政策前瞻性

  文化问题的延伸,自然体现在结构设计与人才选拔之上。问责制的设定之下,每届政府需重新组建管治团队,磨合需时。另外,香港的公务员对外部人才吸引力有限,顶尖专业人士多倾向商界发展。同时,体制中吸纳外部专业人才的机制并不完善——现在主要是部分政策局的“专员”(同副秘书长级别、如“一带一路”专员、体育专员等)时有引入外部人才,以往更有例子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除此以外,基本上只有从七级架构中底层的政务主任做起一途;这在私人企业可谓不可想像。

  要注入新思维,政府应建立机制,积极从商界及其他领域吸纳资深人士进入高层岗位,弥补通才主导模式下的专才缺失,也提升政策的前瞻性与执行力。借镜新加坡,其公务员人数占总体人口比例少于香港,但透过积极外部招聘,注入商业视野,助力经济转型;香港若效仿,可避免人才流失,强化治理效能。

  强化国际视野 提升跨部门协作

  上述问题最终反映在执行与能力的层面。国际视野与沟通互动同样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领域。由于政务官通常是通才,部分需要国际网络及视野的职位(如经贸办等等)反而找不到合适人选,导致香港在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时未能灵活回应、与周边国家关系也不够长期牢固。另外,跨部门协作亦是痛点,导致政策执行碎片化。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阻碍体系适应时代变化。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鼓励授权不同层级公务员更多自主权力,方能激发潜能,让公务员感受到职业满足感;同时,设立长期策略KPI,让高层负责远景规划,借此提升前瞻性、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跨部门协作。针对国际视野不足的问题,则应考虑专门训练此类人才,例如设立针对周边国家关系的培训计划,或透过官商借调计划增进不同社会界别之间的了解,帮助公务员更好地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强化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定位。

  解放思维 提升管治效能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7月1日的重要讲话中向特区政府提出“四点希望”,其中就包括了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毫无疑问,公务员团队的表现和效率是提升特区政府治理水平的关键。同年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已明确提到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以上种种均证明管治上的改革适逢其时。

  改革核心在于解放思维,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让公务员具备大胆创新与长远视野;同时需要渐进式推进,让广大公务员均认同其必要性并能从中获益,方能建立方向感和市民信任。这不仅提升香港竞争力,还能增强市民幸福感,让公务员体系持续成为高效、创新的治理支柱;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全国青联委员、公共政策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