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今年开局成绩亮眼,上半年日均成交额高达240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且按年急升逾1倍。港股升幅及成交额都取得良好势头,反映资金看好香港与内地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之际,香港的“内联外通”优势愈加彰显,成为全球资金最理想的“避风港”,吸引欧美长线基金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等外资重返港股市场。在两地金融互联互通不断深化之下,上半年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按年升32%,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更是急升近2倍,反映内地投资者对离岸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主动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港股的畅旺再次凸显香港金融的独特优势。“金融稳,则香港稳;金融旺,则香港旺”。金融是香港最重要的产业,不但是香港发展命脉,更攸关国家金融强国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利用好当前有利的发展环境,不断巩固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竞争力:一是新一份施政报告可将金融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为香港金融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制订全盘发展的方略和路线图,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二是可在制度上拆墙松绑,在策略上由重监管转为重发展,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及企业来港。三是主动抢占数字经济的“新赛道”,为发展人民币稳定币做好周全的准备,为香港金融发展注入更大动能。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2023年就占本地生产总值(GDP)24.9%,提供约269100份职位。金融业不单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更为香港创造大量高收入职位,例如会计师、律师及资讯科技专家等,连带相关的产业,为香港经济提供重大的支撑。所以,金融业的兴旺绝非如一些人所说,只惠及金融业人士,而是为整个经济都注入活力。而港股的好景以及交投的活跃,亦有助提升企业的估值水平,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选择来港上市,带来良性循环,对于本地消费也有刺激作用,为本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量。
对国家而言,不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金融强国建设,以至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都需要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助力国家金融发展,香港金融中心建设既是香港发展所系,也是国家所需,对此必须有深刻的认识。
港股市场的畅旺,再次显示香港金融业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美国发动的关税战冲击全球金融市场,部分经济体筑起贸易壁垒、收紧资本管制,更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资金既是逐利,也重视确定性,香港具有“一国两制”下“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金融基建稳健,在特区政府的支持推动下,近年港股市场不断深化改革,提升竞争力,这些都令到国际企业和资金更加青睐香港。但必须指出的是,国际金融竞争瞬息万变,竞争激烈,香港金融市场虽然迎来了一波红利,但面对国际金融竞争仍然不能放松,不能自满于现状,必须主动出击,识变求变,积极改革,为金融业注入更大动能。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日均成交额高达2402亿元,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与美国纽约交易所日均以千亿美元计的规模仍有很大距离,表明香港金融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释放。香港金融有“背靠祖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得天独厚优势,完全有条件在较短时间超越伦敦成为全球第二大的金融中心,关键是要有一整套的发展战略,制定好金融发展的目标、路线图、重点,对标全球最高标准,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建议制定金融发展白皮书,显示特区政府大力发展金融方向和决心,并借此提振国际机构投资者信心。
进一步放宽上市监管限制
港股市场的回暖,亦与港交所近年积极推动改革有直接关系,由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企业上市,到吸引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登陆,再到实施“打风不停市”机制,都有助提升香港金融竞争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建议进一步放宽上市监管的限制,废除和修订不合时宜及过于复杂的监管条例和程序,简化上市流程和缩短审批时间,减低上市及相关费用,大力争取企业来港上市。同时,加强开拓新兴市场,介绍港股市场优势,吸引当地企业来港上市,特别是可参考下调特专科企上市门槛的成功经验,扩展至更多不同类型的产业和领域,令本港成为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融资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AI等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香港在发展数字经济上具有优势,应加大推动包括稳定币在内的数字资产发展,在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同时,通过多方面的举措打造数字枢纽,并就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制定更清晰的范畴、策略和目标路线图,既服务于国家战略,亦为香港高质量发展赋能。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