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有话要说/让港青触摸抗战历史温度\朱鼎健

2025-08-25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8月21日,香港、澳门特区在内地设立的首个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揭牌,这为港澳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翻开了崭新篇章。此举对港澳发展、对国家未来意义重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根基。纪念馆内详实的档案、珍贵的文物,以及诸多承载历史的图片,都能成为港澳青少年与祖国历史对话的窗口,让他们真切触摸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明白香港、澳门与祖国休戚与共的命运连结,感悟“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下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的价值所在。

  对于港澳青少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国情怀塑造,是他们建立文化自信的必要前提。港澳地区拥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这让青少年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内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则是以史为基,筑牢港澳青年的爱国之魂。当港澳青少年走进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先辈们的奋斗事迹中,他们能找到中华民族精神根脉,以民族自豪为底气,勇敢地参与全球竞争。

  回望过去,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进程中,香港和香港同胞从未缺席。香港在抗战过程中一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乌蛟腾村的抗日英烈纪念碑前,镌刻着1942年被日军残忍杀害的19位村民的名字,他们因掩护东江纵队战士而壮烈牺牲;在西环卑利街,曾是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的秘密据点,如今仍能触摸到当年隐蔽斗争的痕迹;青山公路旁的“英烈千古”牌坊,见证着港九独立大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峥嵘岁月。这些散布在城市角落的历史坐标,是香港与祖国共赴国难的鲜活见证。香港不仅修复香港保卫战遗址、活化东江纵队纪念馆,还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香港社会各界大型抗战历史展览等活动。越来越多人清晰地看到,香港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强盛,香港才能安定繁荣。

  青少年是香港、澳门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机会越来越多。只有让他们真正树立起爱国思想,才能让其从心底产生为祖国、为港澳拚搏的动力,更主动地参与到跨境科研专案、大湾区产业协同等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设立只是起点。后续可以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种沉浸式研学教育。建议由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牵头,联合教育机构、博物馆等,提供资金、场地、专业指导支持。组织三地青少年组成抗战历史寻访团,共同走访三地重要抗战遗址(如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香港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澳门岐关车路公司旧址等),通过实地考察、听老兵讲述历史,让青少年直观感受三地在抗战中的命运相连。

  历史记忆,需要代代相传才能永葆生命力。内地首个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成,是筑牢港澳青少年爱国根基的重要一步。期待以此为契机,港澳青少年能更好地铭记历史、面向未来,在爱国精神的指引下,书写属于港澳与祖国共同繁荣发展的华彩新篇。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