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9月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自展开咨询以来,政府收到的意见书数量较往年增加一成,他特别感谢市民积极参与。这份施政报告不单是李家超特首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更是香港进入关键发展时期的一份重要施政蓝图,既要着眼目前,更要谋划长远,把握机遇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香港的发展,必须在国家发展大局的坐标轴上谋划,我认为施政报告应聚焦三大发展主题:一是主动对接国家“十五五”规划,成立高层委员会从规划、产业发展的高度对接国家战略。二是确立打造香港成千万人口级别大都会的政策目标,并按此制定相关的路线图及政策配套,既要鼓励生育,更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政策,吸纳各地人才来港定居发展。三是做好各项前期准备,稳定推进稳定币等数字资产发展,将香港建设成为全球稳定币发行中心,并制定《金融发展白皮书》。只要将国家战略、人口、金融三大经脉打通,香港经济必可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八大中心”的全面定位不但彰显香港的独特优势,更为香港发展多元产业、经济升级转型指明路向。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十五五”规划的制定,为国家未来5年发展把脉定向、规划蓝图,也为香港发展谋篇布局。对于“十五五”规划,香港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单不能缺席,更应主动参与,为国家重大规划部署做好对接准备,向中央提出香港的产业发展建议。
产业发展对接国家战略
必须指出的是,国家“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香港应该主动参与提出建议,一方面就“十四五”规划的各种部署,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检视,哪些成效显著,哪些需要继续发力,有哪些需要中央的进一步支持;另一方面配合香港高质量发展需要,向中央提出香港要重点发展的产业,例如数字资产等,以争取中央支持,这些都需要特区政府主动谋划,成立高层委员会协调推动落实,前瞻性地研究国家发展方向,结合香港的优势定位和产业,有针对性地制订香港未来5年的发展大计,与“十五五”规划对接。
施政报告对于香港发展应有高屋建瓴的谋划,为香港长远发展订立方向和目标。近日香港社会对于大学学额、内地人才来港等问题有不少讨论,当中其实都归结到香港的人口政策之上,香港需要有怎么样的人口政策?李家超特首早前提到香港若要保持竞争力,应有千万人口。
确实,“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香港是国际大都会、国际金融中心,就需要有足够的人口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其他国际大都会相比,香港约750万人口多年来都没有大的变化,要推动香港持续发展,必须将香港定位为千万人口级别的大都会。要将香港打造成千万人口级别大都会,需要有全面的人口政策和蓝图,首先要明确目标,打造成千万人口的大都会,继而在政策上作出配套,包括土地房屋、教育资源、社会福利等。在人口政策上,需要解放思想,以开放的态度吸纳四方人才。人口对经济民生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人口愈多,消费和经济动力愈足,人多好办事,放到今日仍然适用。
新一份施政报告应明确香港的人口政策,就是要想方设法吸纳人才,为内地及海外的人才来港提供各种方便。当前全世界都在鼓励生育、吸纳人才,绝不会将人才拒诸门外,香港是国际大都会,是国家最开放的城市,在人口政策上更应该展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既要加大对家长的支持力度,为家长提供更好的育儿、照顾、教育、住房配套,让家长们无后顾之忧放心生儿育女,更要从政策上吸引更多人才来港,针对性地解决人才面对的子女教育、住屋等问题,制定全盘的引才策略,这是新一份施政报告的重点。
当前数字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作为数字资产连结传统金融的介面,稳定币更已成为各国金融建设的重要一环。香港在发展稳定币上亦进入了“高速道”。
强化“数字金融枢纽”角色
锚定法定货币的稳定币,既拥有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赋予加密货币的开放性、透明性、去中心化和全球化属性,又拥有法定货币价值稳定的特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更应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在稳定币发展上抢占制高点,争取建设成为全球稳定币发行中心,强化香港“数字金融枢纽”角色,这不单是香港发展所系,更是助力国家金融强国建设、人民币国际化所需。施政报告对此应有全面的发展战略部署,更应从更高站位、从金融发展的全视角,研究制定香港《金融发展白皮书》,以全面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