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即将举行的九三阅兵仪式受到全国民众包括香港特区的高度关注,社会普遍期待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
八十年风雨沧桑,历史的回响愈发清晰。在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时刻,对香港社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观教育,是对“国家”与“家园”血脉联系的重要体认。站在民族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镜鉴前,香港可以更清晰地看清自身命运的坐标,洗刷因长期“殖民叙事”所带来的身份迷茫。
历史从未沉默。在全国抗战烽火连天的岁月中,香港同胞从未缺席。这里曾是援华物资输送的重要通道,源源不断支持内地抗战;这里也是文化人士的避风港和抗战舆论阵地,诸多知识分子以笔为枪,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不屈的声音;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等抗日力量更在此英勇作战,香港儿女以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段历史充分表明,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香港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树立正确抗战史认知
然而,在港英时期,香港的历史教育曾遭受系统性扭曲。国家叙事被有意淡化,抗战历史中的香港贡献被轻描淡写,本地英烈的事迹更一度被遮蔽。这种“去根化”的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港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也为香港回归后的社会治理带来挑战。借抗战胜利80周年之机,在香港建立正确、完整的历史观,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变迁的真实纪录,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东风,正是加强正确历史观教育的绝佳时刻。香港社会正在逐步还原历史真相,树立正确的抗战史认知,从而推动家国情怀的培育,筑牢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共识。我们看到,特区政府已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并陆续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专题展览、讲座和青少年研学考察等,这些举措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历史再教育内涵深远,其核心在于让社会各界尤其年轻一代体会“国好家才好”的深刻道理。抗战历史昭示我们,没有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便没有个体的尊严与家园的安宁。香港的繁荣发展,从来不是“殖民历史”的馈赠,而是与国家复兴进程紧密相连。
历史同样表明,香港是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一环。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际连结,香港在动荡年代里承担起援华通道与国际宣传平台的双重角色,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便处于港英管治之下,香港同胞心系祖国的情感也从未中断,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挺身而出,展现出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
实现长治久安的精神基石
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侮、保卫家园的伟大史诗。这段历史教育香港市民,团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石。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守护共同的家园,应对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观教育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抗战历史教育对香港的意义,不仅在于回顾过去,更在于启示未来──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只有与国家同频共振,才能把握发展机遇、书写新的篇章。
香港抗战历史是国家抗战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共同的历史教育和文化传承,香港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身与国家命运与共、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更加主动和深入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抗战历史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香港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家国责任感与使命担当,更能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离不开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这种教育是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国家认同、促进团结进步的重要途径,更是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石。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