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世界有名的长寿之都,人均预期寿命还在不断延长。香港精算学会昨日发表报告,分析2014年至2021年间来自13间保险公司的逾10万宗理赔个案,指出香港女性由1993年的85岁增至88.6岁,男性则由80.2岁升至84.2岁。
上述数据与其他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大同小异。特区政府去年发表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香港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7.9岁,较2022年增加1.1岁;香港男性为82.5岁,增加了1.8岁。根据联合国人口司于今年初发表的统计数据,香港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8.71岁,为全球第一;香港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2.38岁,位列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一的瑞士男性的82.42岁相当接近。
香港人为何长寿?良好医疗制度、热爱运动及健康饮食等生活方式、气候宜人和环境优越等,被视为主要原因。事实上,衡量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素如何,人均预期寿命是比人均GDP更有说服力的硬指标。包括美国在内,不少发达经济体的人均GDP高过香港,但人均预期寿命却明显低于香港,哪个地方生活质素更好可见一斑。
长命百岁是幸福的象征,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不少挑战,包括人口老化下的劳动力不足、高昂医疗成本、年轻人负担沉重等等。香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完善的人口政策,这包括推出更有力的鼓励生育措施,以及进一步完善以吸引人才为核心的移民政策。发展银发经济,激活长者工作能力及消费能力,也可以成为推动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
还要看到,香港在“三高”环境下的居住环境逼仄、工作时间长、职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香港人的精神“压力山大”,患情绪病的比例居高难下,这些问题都影响生活质素。特区政府近年来推出不少政策,着手缓解这些问题,取得了不少成效,未来需要加倍努力,将香港建设成为既长寿、更宜居的城市,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