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地缘政治环境下,香港司法频频成为国际舆论场关注的对象。香港高等法院上诉庭副庭长麦机智(Andrew Colin Macrae)日前出席一个国际论坛时,罕有地开腔直斥有人威胁制裁香港法官,与破坏香港司法独立无异,更狠批此举是对法治的“逆向腐败”(form of reverse corruption)。麦机智的义正辞严不但一举揭穿了外国势力的虚伪真面目,也彰显了香港法官捍卫司法独立的决心和极高的专业水平,更印证法治制度至今仍然是香港的“金字招牌”之一。
麦机智在香港从事法律工作超过40年,做过律师亦曾为原讼庭法官,更处理过多宗具高度争议性的案件,对香港司法制度的评价无疑具一定权威性。对于近年来外国势力和反华媒体屡屡捕风捉影,凭空想像香港法官失去独立性,麦机智从第一身经验予以直接了当的驳斥。他直言,从未见过香港法官因外部压力而被迫作出任何言行,但有人却偏偏指控香港失去司法独立,甚至以此为由威胁要制裁法官。麦机智反驳,如果制裁的目的是要迫使法官离职,或不按某些方式办事,那跟某些人嘴上一直说的“影响法官独立性”有何分别?他形容,此举是对法治的“逆向腐败”。
“关心香港”实为“干预法治”
这番说话清晰有力地一扫外国势力的抹黑,也暴露出反华政客不断叫嚷要制裁香港法官,根本不是出于“关心香港”、“维护香港法治”,而是恰恰相反,企图用来干预香港司法独立、破坏香港法治的政治手段。麦机智再列举自己处理过的多宗案件,说明香港法庭从没屈服于外界压力,始终严格按照法律行事。
例如他指出,纵观亚太地区以至全世界所有实施普通法的国家和地区,有多少地方可以像香港一般,会有政府前高官或身价万亿的富豪,因为贪污等罪名而须上庭接受陪审团审讯,最后更经正常司法程序被定罪、判监和上诉?在麦机智有份处理的“818流水式集会案”中,上诉庭裁定黎智英等被告“参与非法集结”罪成维持原判,但另一项“组织非法集结”罪成则上诉得直,部分被告更因而获得减刑。这已经足以证明,就算是高度敏感的案件,香港法庭从一而终都是根据法理判案,从未受到任何外界力量干扰。
自5年前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以来,美西方反华势力就从未停止过对国安法的抹黑,对中央和特区官员实施制裁后,又把心思放到香港的司法人员身上。今年5月,多名美国国会议员再度提出“司法制裁”法案,点名包括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及国安法指定法官在内的45名官员及司法人员,甚至连接受外判检控工作的私人执业大律师都不放过,粗暴踏践法治的程度可谓震惊世界。出席同一论坛的大律师公会前主席杜淦堃亦明确表示,制裁正正是香港法治目前面对的最大系统性风险之一。他指某些外国人士往往身处“平行时空”中,以为制裁有助维护香港的法治,实则适得其反。他又调侃道,终院首席法官张举能本身已是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毕业,“制裁了首席法官,有谁可以担当这职位?”
事实证明,那些反华政客的确活在“平行时空”中,就在他们噪音不断疯狂抹黑的同时,香港司法制度继续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例如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维持全球总排名第3位、亚太第1位,评分较上期上升11分至760,仅次于纽约及伦敦,该指数的评断标准包括法治环境、金融稳定等众多因素,充分反映国际投资者对香港司法体系的信心。
香港司法独立不容破坏
此外,菲沙研究所也在2024年《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中,将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第1位,其中法律系统及财产权分项的得分尤其突出,凸显司法独立对经济稳定的有效支撑。
今年5月,国际调解院公约签署仪式在香港举行,并得到中国与18个国家共同支持,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议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如果香港没有司法独立、司法制度的水平得不到其他国家的信服,国际调解院会选择落户香港吗?律政司刑事检控科日前发表年报《香港刑事检控2024》,强调所有检控决定均按法律、证据和《检控守则》作出,不会考虑亦不会受任何不相关的因素影响,例如政治或个人利益、媒体或公众对决定可能产生的反应,以及检控人员的个人感受或信念。去年11月,律政司刑事检控科主办第11届国际检察官联合会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会议,吸引了来自超过30个司法管辖区的资深检控人员、高级官员及知名学者聚首一堂。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权威人士的肯定,不同于反华政客的主观臆测,而是基于客观事实,充分证明香港司法放眼全球,仍具高度公信力。
麦机智的发言就如一面“照妖镜”,揭穿外国制裁以“关切”为名行“破坏”之实的真面目,也说明香港司法独立始终一贯,不但有大量得到国际认可的数据提供坚实反驳,面对制裁威胁,香港法官在过去、现在、未来也不会退缩,永远会站在维护香港法治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