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规管问题近日在社会上闹得热烘烘,其中一个关注点是对网约车司机的要求及发牌数量,加上近日揭发有非香港居民违法驾驶网约车,种种事件令笔者更支持加快在香港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及应用。
现时内地多个城市已容许无人驾驶网约车有限度营运,当中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百度旗下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是这方面技术的领先者,除了内地城市运营外,“萝卜快跑”还计划拓展其业务至国际市场,包括中东等地。“萝卜快跑”也从去年12月开始在香港大屿山北部展开不载客测试,目前已三次扩区测试。
事实上,内地已有多间企业参与开发无人驾驶网约车市场,例如,比亚迪、小马智行等,这种优良的产业生态确实值得香港在发展创科时借镜,香港发展创新科技需要有清晰方向,政府不但需要在政策上拆墙松绑,亦需要有明确方向在指定技术上为企业提供协助,创造优良的行业生态。
助力点对点交通转型
香港不单具备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的条件,相关技术亦有助解决的士等点对点交通面对的问题。点对点交通在未来转向无人化是不争的事实,若营运的士和网约车的公司参与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将有助减低其营运成本。同时,相关的技术专利以及无人驾驶的营运数据,都能够为他们带来巨大收益。笔者认为,若政府能够协助传统的士行业和网约车平台发展无人驾驶技术,不仅有利香港发展创科生态环境,亦有助推动的士行业转型。
我国在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营运方面可以说是先锋,而美国Google旗下的Waymo和马斯克旗下Tesla Robotaxi亦不断完善其技术。先谈谈Tesla Robotaxi,他们的技术主要结合镜头所截取的片段以及人工智能分析,从而达至无人驾驶,但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在美国一直备受争议,虽然现时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但应用在无人驾驶上仍有不足之处。而且,Tesla Robotaxi推出不久后,已经在美国国内发生意外引发舆论争议。
至于Waymo,相较Tesla Robotaxi,其技术对公众而言相对来得可靠,Waymo在车上加装多组光学雷达(LiDAR)感应器,能够有效掌握路面情况以及障碍物,现时Waymo已经收集4千万英里的实际路面驾驶数据,并在洛杉矶、三藩市等地的街道提供服务,这些数据变成这间公司的最重要资产。
当好我国技术展示窗口
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地缘政治局势下,香港应更加积极发挥“内联外通”的作用,我国无人驾驶技术领先全球,是国家软实力之一,香港应发挥“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化优势,助力内地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当好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对外展示窗口,让更多国家和企业借此了解我国的创科实力和新质生产力,在说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巩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地位。
虽然香港是一个发展成熟的城市,在繁忙的道路上运用无人驾驶技术有一定挑战性,但在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特区政府带动下,我们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精神,以及相信科学、科技为人类带来安全的信念,定能在发展无人驾驶技术上攻坚克难,推动香港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东区青年发展及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