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全面勾勒出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这一重大规划旨在充分发挥中国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意见》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一方面,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统筹国内和国际,开展“人工智能+”六大行动。这六大行动包括: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及全球合作;另一方面,以硬基础和软建设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人工智能+”行动8大支撑。
成为国家的“价值增值器”
人工智能已从单一技术演变为驱动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香港正站在融入这一国家战略的历史节点上。在此时代转捩点上,如何深度融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不仅关乎香港自身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的战略布局。
1、香港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内地与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香港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凭借国际化的创新环境、顶尖的科研人才及完善的金融体系,应积极融入国家创科体系。未来,香港需要继续强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及产业应用,为国家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笔者深信创新科技是启动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绝非仅限于技术层面的追赶,而是整体性、系统性的现代化转型工程。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到“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国家层面已构建起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伦理治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框架。在这一宏大叙事中,香港不应也不能缺席。自身独特优势若得以充分发挥,将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增值器”。
香港融入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具有显著优势。其一,国际化的科研环境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五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其二,健全的知识财产权保护体系和普通法框架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其三,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具备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多元融资管道的天然优势;其四,“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地位使香港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理想桥梁。这些优势若能与国家战略需求有效对接,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例如充分利用本港拥有全球独有的“山海城”景观、优美的海岸线及独特的地质公园等,结合无人机的独特空中游览体验,打造“低空+文旅”的新旅游模式,不仅能为本地带来新机遇,促进经济及不同产业发展,更能助力国家低空经济企业抢占全球低空经济市场的新“蓝海”。
2、香港融入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需要多维路径创新
然而香港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制约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科技转化机制仍存在短板,本地市场规模有限,且面临新加坡等地区的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在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香港需要明确自身定位,避免与内地城市形成同质化竞争,而应致力于构建互补共赢的生态关系。
“研究─开发─应用”全链条
香港融入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需要多维路径创新。首先,应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特区”,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沙盒机制,在资料跨境流动、伦理、演算法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其次,聚焦金融科技、智慧医疗、数字文创等优势领域,打造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第三,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产业链协作,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创新闭环。最后,完善人才生态体系,不仅吸引国际顶尖人才,更要培养熟悉中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的本土人工智能领袖。
3、人才是AI发展的关键
发展创科离不开人才,香港不只要大力“抢人才、抢企业”,亦必须加强培养本地创新型人才。笔者积极推动本港创科教育,倡议小学、中学制订必修的STEAM课程,及把AI和程式设计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特区政府也明显认识到AI的重要性,在《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中将“人工智能与资料科学”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制定了《人工智能道德框架》,为各部门在推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项目时提供指引。因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该办公室于2023年8月更新《人工智能道德框架》,为部门就开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及应用方案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大湾区合作与未来展望,香港发展AI具备多方面优势,不仅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更拥有大量高质量资料,特别是在金融、医疗及交通等领域,为AI模型训练提供丰富场景。香港必须抓紧机遇,发挥独特优势,成为内地创科企业“走出去”,以及将海外企业、技术与人才“引进来”的双向跳板。 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