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升级为世界级城市群,离不开香港优势驱动,尤其在金融科技领域,既显香港的优势地位,也是湾区城市群升级的内在驱动力。
香港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更是连结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其国际金融机构集聚度高、资源配置能力强的特点,使大湾区在金融科技、跨国资本流动等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如香港金管局推出的“转数快”系统与内地网上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已为大湾区企业提供即时小额跨境汇款服务。这种金融基础设施的协同,不仅提升了区域经济活力,也为全球资本参与中国发展提供了新通道。
在科技创新领域,香港的大学资源和研究基础为大湾区注入了强劲动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命名的重大合作平台,正掀起开发与兴建热潮。依托大湾区供应链协同能力的典型案例,“港研深产”的模式,不仅放大了香港的科研优势,也加速了内地制造业的智慧转型。
创科是香港发展突破口
根据《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发展指数(2024)》,香港排名全球第8,上升1位,其资源配置能力超乎上海跃居全球第2。香港特区政府自2021年推出“金融科技2025”策略以来,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尖端技术的深度应用。
此外,香港在绿色金融科技领域亦表现突出,2024年启动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为未被商业化的绿色金融科技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香港金融科技的全球竞争力,也为大湾区企业提供了跨国金融创新的试验场。
中央对超大特大城市提出“做强做精核心功能”的要求,标志着城市发展重心从“摊大饼”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国际化经验和制度优势可为内地城市提供参考。特别是,香港在制度创新、风险管控和国际化资源整合方面的经验,可为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化功能布局提供借镜。
在县域经济振兴方面,《意见》将中小城市和县城的承载能力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香港的金融科技优势可为县域经济振兴提供新思路。香港金管局与内地机构合作开发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已涵盖大湾区多个县域,便利了跨境支付场景;而“商业数据通”项目透过连接土地注册处,可以优化农村抵押贷款及贷款流程。这些技术手段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也为县域农业、制造业的数位转型提供了支持。未来,香港可进一步发挥其金融科技生态优势,透过跨国合作协助内地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湾区企业融资开辟新路径
《意见》将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面向。香港在绿色金融科技领域的探索值得关注。2024年公布的“绿色金融科技地图”,旨在整合大湾区绿色金融资源,推动碳交易、绿色债券等创新产品落地。此外,香港金管局与其他央行合作开发的“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成效显著,为跨境绿色金融合作提供了技术基础。这种“技术+政策”双轮驱动的模式,可为全球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意见》提出的“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为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资本市场和融资管道可为大湾区专案建设提供重要支援。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吸引汇丰、瑞银等420家金融机构进驻,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进入内地的“第一站”。
在香港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所有新股中,有四宗集资额超过50亿元;有七宗为“A+H”股,共筹得约770亿元,而且这轮首次公开招股市场涵盖金融、医疗健康、科技、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显示香港不仅具备支持大型企业上市的广度与深度,更是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间的关键桥梁。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试验田,其发展进程将深刻影响中国湾区经济的内涵,也为中国城市群升级提供了永续动能。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深度参与,不仅是大湾区成功的关键,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实践的缩影,是推进大湾区升级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驱动。 国际关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