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铭记抗战历史 守护和平正义\卢业樑

2025-09-06 05:01: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9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笔者在天安门广场亲历这一盛事,目睹中国核震慑力量三大王牌——“惊雷-1”、“巨浪-3”以及“东风-61”集体亮相,首次集中展示解放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以及其他众多尖端型武器,令人倍感振奋。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是国家科技和经济全面实力的象征。强大的军力能够保障国家抵御外侮,创造和平的环境发展经济。

  抗日战争的历史沧桑和现实的云霄战鹰在笔者脑海里呼啸,那些曾在枪林弹雨中挺立的抗日英雄,那些曾在山河破碎时悲鸣的土地,与此刻翱翔天际的战鹰、闪耀现代化光芒的军营方队交叠缠绕,化作心头无限感慨——从“小米加步枪”到“银鹰守长空”,中国历经沧桑,如今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日本从未真正彻底反省战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什么如此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在于“保卫世界和平、拯救人类文明”?

  实际上,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反侵略、求生存、求尊严的民族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之一环。中国战区是地域最广,使用兵力最多,作战时间最长,伤亡最大、损失最重的战场,其对盟国胜利的贡献也属最大。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算起,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长达14年之久。在这期间,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以视死如归的气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14年血与火的历史中,中国军民合计伤亡3500余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部伤亡7000万人的半数,物资损失估计约6000亿美元,历史文物、古蹟被掠夺摧毁者不计其数,千万个村庄城市被破坏成废墟,1亿多中国人流离失所。不仅如此,日军在华实施了众多令人发指的暴行,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屡见不鲜,如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6周内约30万人遇难;1939年的海南岛大屠杀、1942年的浙赣大屠杀、1944年的黔桂大屠杀等,均造成超过20万人遇难。

  就在九三阅兵前夕,日本政府透过驻外大使馆等外交渠道,试图劝阻欧洲及亚洲多国不要参加中方的纪念活动,并攻击抹黑中国“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厚”,声称要“避免中国主导的历史认识在国际社会扩大传播”。这背后反映出日本从未真正对战争进行彻底反思,其精神根基深植于错误的史观。

  日本之所以至今态度冷漠,症结在于自战败以来,最该承担责任的日皇,从未对侵略与屠杀做出真正的道歉与忏悔。1945年8月15日,日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所谓“终战诏书”中,没有一句向被侵略国家致歉的话,也未承认侵略罪行,仅以“战局不利”“原子弹残酷”“为避免国家灭亡”等为投降理由,哀悼对象仅限于日本国内战死者,对亚洲各国的苦难只字未提。这成为战后日本史观的起点:承认失败,但拒绝承认罪责。

  80年来,日本社会普遍将战争记忆包装成“受害史”,刻意回避加害者角色。日皇作为战争中最该承担责任的人,从未对日军的侵略与屠杀罪行真诚道歉。日本部分政客更没有认真面对侵略历史,靖国神社也不断有人膜拜战犯。日本右翼势力还企图歪曲和美化侵略历史,装扮成广岛和长崎两次原爆的“受害者”。近年来,日本政坛甚至酝酿修改1945年战败后所订立的“和平宪法”,予人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之忧。

  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抚今追昔,抗战历史必须铭记,阅兵式的意义在于彰显维护和平的实力。此次纪念活动有26国领导人亲自出席,亦体现出国际社会中对历史正义的认同和坚守。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它体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担当。铭记过去,是对历史真相的尊重,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将永远铭记抗战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天下大同的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